第117章:打臉來的太快就像龍捲風(1 / 2)





讓李承乾去接收降軍與俘虜。

這就是李世民的小心機了。

李承乾是誰。

那可是堂堂大唐長皇子。

長皇子親自去,就相當於李世民親臨。

這樣的禮遇,可不是誰都能受的。

於是乎,李承乾於第二日就在乾字營的護衛下前往定襄接收戰俘與降軍。

……

大唐來的太快,也來的太突然。

幾乎將突厥近半領土都以占領。

而接二連三的吃敗仗,也徹底讓頡利看清了局勢。

他將諸多謀臣都叫到自己的牙帳內,商討接下來突厥該如何自處。

一名漢人大臣說:「大汗,現今我軍不該與唐繼續糾纏。」

「應儘快退回漠北,以陰山作為依仗,與唐周旋。」

「放屁。」

一名突厥將領怒道:「現今,是他大唐背信棄義,不顧盟約入侵我突厥。」

「若我軍此時退縮,日後還有何臉麵去統領各部?」

「還如何讓各部聽從我軍調遣?」

漢人大臣不服氣:「如今不撤,難道非得等大汗帳下的人馬都死光了,才要被迫撤軍嗎?」

「到了那時,大汗帳下人馬以全然不如今天,別說調遣大漠諸部,突厥還有沒有今日地位都是兩說。」

「你這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突厥將領麵朝頡利單膝跪地,指著漢人大臣:「可汗,您切莫相信此等漢賊的讒言。」

「這些人,到了我突厥之後,便到處散播謠言,甚至蠱惑可汗。」

「至今已逼得那麼多部族退出突厥,可汗可切莫在聽信小人之言了。」

一聽這話,漢人大臣不樂意了:「放屁,你才是小人,我明明處處都在為大汗著想。」

「你卻說我覲讒言。」

說罷,他也跪下了:「大汗,您一定要還我清白。」

這一下,滿帳的胡人、漢人、突厥人就都吵起來了。

一直以來,頡利的帳下大臣們就非常混亂。

有一些是胡人,有一些是突厥本部人,還有一些是北逃的漢人。

而頡利偏偏疏遠突厥本部人,親近胡人與漢人。

這本就引起許多突厥人的不滿了。

此時此刻,這種不滿徹底爆發出來。

三方吵起來後,甚至都有要動手的意思了。

對此,頡利也頗為頭疼。

最近接二連三的吃敗仗,他已經夠鬨心的了。

眼前這些大臣,竟然還給自己搗亂。

看著這些人,頡利是越來越生氣,揮手將手邊的金盤摔在地上。

「都給本汗閉嘴!」

見頡利真的發火。

眾人也就不敢吵了。

見到眾人閉嘴,頡利才開口道:「本汗現在要的是解決辦法,解決辦法,不是讓你們來這裡吵架的。」

他扭頭看向趙德言。

「德言,你說,本汗現在該怎麼辦?」

最近趙德言的日子也不好過。

他一共有兩個兒子,長子在半月前被李聽雪乾掉。

次子更在上一場戰爭當中逃跑時掉隊被李勣所俘虜。

這讓趙德言怎麼可能平心靜氣的給頡利出謀劃策呢?

不過,他還算儘職儘責。

在頡利開口發問後他便開口道:「臣還是那句話,這一仗我們已經敗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