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乾字旗(1 / 2)





安排好了一切戰略部署之後。

李承乾也沒有遲疑,當下便帶著齊鴻來到軍營,開始調兵遣將。

現在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他自己也不確定,以潤州的軍力而言,能夠抵擋住敵人多久的攻勢。

他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帶人支援過去,力保潤州不丟。

而在當日下午,一行七千餘人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

叛軍人數光是南下的,就足有四萬餘人,留在淮南道還有兩萬餘眾。

隻是看這人數便能知曉,這次叛亂完全是有組織有預謀的。

雖說幕後主使直到現在都沒有浮出水麵。

但肯定是跟河南道以及淮南道那些被李承乾得罪了的世家有關係就對了。

而且李承乾也能看得出來。

若不是李恪突然跳出來,這幫人怕是還得在沉寂幾年才會爆發出來。

這樣一來,倒也是好事兒。

最起碼自己能用最快的時間,將這幫傢夥給一網打儘,為日後省去不少麻煩。

不過,這卻苦了當地的百姓。

現如今,大唐共計十四道,卻有整整五道都被捲入這場戰亂當中。

淮南道與河南道是叛亂發源地,自是首當其衝。

固然叛軍規模隻有六七萬眾,比不上大唐打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國戰。

但他們所造就的聲勢以及影響卻要比那些國戰帶來的大得多。

畢竟當代的百姓,許多都是經歷過隋末的動盪的。

眼下這場叛亂,隋末戰亂的陰影,仿佛又要再次襲來。

許多百姓都在提心弔膽,生怕戰火重燃,生怕戰火燒到自己身上。

而且更加讓他們失望的是這兩道的官軍。

在猝不及防之下,這兩道的官軍接連敗退。

甚至有許多地方的官軍,不等敵人到來就已經提前放棄城池,將地盤拱手相讓。

如今,揚州以西的領土以及城池,基本已經失守。

若不是這些叛軍還要南下針對李承乾,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占據整個淮南道。

而由於南糧北調以及水路開發的緣故,淮南道這個地方幾乎變成了大唐的心臟。

若是丟了淮南道,大唐就丟了對於水路的掌控。

到時候,不僅北方的物價會瘋漲,南方與北方剛剛建立起來的聯係更要被重新截斷。

不論是李承乾也好,還是朝廷方麵也罷。

誰都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而當下,叛軍主力皆以跨過長江,直撲潤州。

他們的目的顯而易見,就是要拿下潤州,在長江南岸建立根據地,從而繼續向南拓展勢力。

最後達到與西部李恪一眾的叛軍匯合的地步。

其實開始時,潤州縣令朱穀在得知叛軍要過江時,就已經做出了最明智的舉措。

他先是集結了各地折衝府的兵將,隨後派遣兵將前去江邊攔截敵軍。

他的戰略部署還是挺明智的。

畢竟叛軍遠道而來,並且還要涉水作戰,他們又占據地利人和,自是占據優勢的一方。

但可惜,他高估了自己。

由於許多年都沒有經歷過戰爭,不僅士兵戰鬥力低下,軍中那些將領也是久疏戰陣。

在叛軍依靠著人海優勢的接連進攻之下,敗下陣來。

雖然在潤州兵偶有亮眼表現,但總歸還是滄海一粟,未能扭轉戰局。

戰敗後,三千殘軍退回潤州。

朱穀由緊急在民間征集三千民夫壯丁,湊齊六千人,準備依城死守。

而叛軍則銜尾而至潤州城下,將潤州兩路封堵。

潤州周邊的百姓聽聞官軍戰敗,於是十數萬百姓攜家帶口倉惶南逃。

在潤州至常州的官道上擠滿了逃難的人群,場麵顯得混亂異常。

時常有人摔倒在地被緊隨其後的人群踐踏而死,一時哭嚎遍地,甚是淒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