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援軍到了(1 / 2)





在這場戰爭中。520官網<a href="http://www..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com</a>

李承乾的分兵策略,著實是讓許多人都看不懂。

他們不明白,為何在明明人數劣勢的情況下,還要分兵幾路。

難道就不能集結優勢兵力跟叛軍針尖對麥芒的乾上一仗嗎?

就算不乾上一仗,幾萬人去支援潤州也是足夠了的。

何必要縷縷都將自己置於劣勢與險地當中呢?

可顯然,這些人是將問題想的太簡單了。

當下,叛軍占據著長江的南北兩岸。

這就意味著,叛軍擁有對於戰爭的靈活把控。

若是大唐的精銳打過來,他們大可以放棄北方地盤,藉助己方占據的水路優勢,一舉進入江南道。

這樣一來,他們不僅可以依靠著長江天險,阻擋大唐精銳過江。

同樣的,他們還可以集結優勢兵力繼續南下。

不管是擒住了李承乾也好,還是擒住了李淵也罷。

這二者他們隻要能夠圍困其一,他們就有了能夠跟李世民談條件的本錢。

到時候不論李世民如何抉擇,對於大唐皇室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所以,李承乾如今分兵去進攻長江南岸,說是切斷已經過江的叛軍的退路,實則更是為了切斷並未過江的叛軍的退路。

這樣一來,大唐精銳抵達之日,就是北方叛軍被全殲之時。

當然,李承乾一方所麵臨的也不僅是這幾萬叛軍的事兒。

同時還有蜀地的李恪。

雖然李恪現在還並未進入江南道。

雖然他打的口號是誅殺李承乾。

但李承乾死了,這場戰爭就真的能結束了嗎?

顯然並不能。

李承乾隻是他造反的藉口罷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進入江南道僅僅是時間問題。

而李恪帳下那支軍隊的戰鬥力,可不是說說而已的。

甚至他們完全可以在江南道復刻李承乾半月內橫掃西域兩國的戰績。

若是江南道失守,他占據的土地就足以將整個大唐依長江截為兩段。

到了那時,大唐怕是又要進入南陳北齊那樣一個南北對峙的動盪時代了。

所以,李承乾別無選擇。

不論是為了身後的李淵,還是為了整個大局。

這一戰,他都必須要打。

而且他也必須要拖住叛軍的腳步,讓他們無法繼續南下,更無法回援長江南岸。

為此,他也做好了付出一切的準備。

……

潤州城外。

數以萬計的叛軍由三麵發動猛攻。

雖然他們的陣型很亂,但場麵卻非常駭人。

整個戰場上塵土飛揚,人影湧動。

遠遠望去,一股沉重的壓迫感撲麵而來。

叛軍中的戰鼓鐳得震天響,叛軍的敢死隊冒著箭雨扛著雲梯搭上城頭。

而經歷了這三天的血戰,守城的大唐甲士也找到了昔年戰鬥的感覺。

見到敵人上來,一排排弓箭手遵照伍長什長的指示朝著城下射出箭矢。

負責守城的士卒也在什長與伍長的指示下向下城牆外扔石塊。

在如此密集的守城打擊之下,許多叛軍別說爬上城牆,能爬到一半還是全須全尾就實屬不錯。

甚至一些人連雲梯都還沒有碰觸到,就被城牆上丟下來的石塊砸中腦袋,或是被箭矢貫穿身軀。

而且因為朱穀這位縣令深得人心的緣故。

城內的百姓也願意幫他一起守城。

一些城內的青壯年自發組成民兵隊伍,拿著長木桿專門去挑那些搭在城牆上的雲梯。

一時間,叛軍士卒就宛如下餃子一般的從城牆上跌落下去。

城牆之下,死傷者疊疊羅羅不計其數,而瀕死者的哀嚎聲更是連成一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