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互相甩鍋(1 / 2)





涼州軍在李承乾的一聲令下後,全軍出征。520官網<a href="http://www..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com</a>

十萬人浩浩蕩蕩的穿越秦嶺,抵達隴南。

待到至武州暫時休整之後,分從水陸兩道南下。

而李承乾作為行軍統帥,本來是要隨軍走陸路的。

其一是因為水路行軍速度較快,肯定是要先行與敵軍交戰亦或者對峙。

其二涼州軍的後勤補給線如今尚未平穩設立。

所以需要李承乾這個行軍主帥在後沿途布置烽燧堡壘,穩定後勤工作。

而這也是一個主將必須要做的事情。

至於統領前線兵馬的事兒,自然是要交給其他人來的。

這也不是說別人因為他的身份,就必須將他安排在安全的位置上。

當然,也更不是說他的能力不夠,別人信不過他。

主要是因為,戰爭的形勢所致。

因為演義小說的緣故,讓許多人都對武將這個職業產生了很大的誤解。

很多人都認為,隻有那種能統帥千軍萬馬作戰,亦或者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將領才算是將領。

但實則不然。

真正的主將並非是要一直在軍中指點江山,帶著將士們陣前搏殺的。

主將存在的意義,主要是在調度上。

兵馬的調度,糧草的調度,人員的調度等等。

而一支軍隊想要出征,首先要做的就是後勤工作。

著名軍事家孫武便曾說過,軍無輜重必敗,無糧草必敗,無委積必敗。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已經言簡意賅了。

一個軍隊要是沒有儲備足夠的糧草財貨,沒有儲備足夠的物資,必敗無疑。

畢竟將士們不可能隻穿著一身盔甲打仗,更不可能一把刀用到底,這都是要隨著戰爭的進行而更換的。

而糧草更不用多說,人都得吃飯,將士又不是鐵打銅鑄的,必須得吃飽了才能打仗。

財貨這個就更簡單了,打起仗來的獎賞都是要當場兌現的。

例如砍下一個敵人的腦袋,就要獎勵三百銅錢。

戰爭結束之後,戰士就會提著腦袋來到軍部設立點領取自己的賞錢。

而真正的主將就是要將這些事兒都負責好了才行。

就如當初李世民禦駕親征時,他就是一直待在後軍負責這些事兒。

而這事兒看起來輕描淡寫,實則是關係到整場戰爭的走向的。

就說涼州軍為什麼能百戰百勝?

難道都是因為士卒們悍不畏死,皆有一顆為國舍身的心?

雖說也有這方麵的原因,但並不全是。

要知道,涼州軍的後勤工作是大唐所有軍隊中最好的。

因為李承乾的存在,李世民從未對涼州軍吝嗇過。

別的軍隊砍一顆腦袋賞錢四百,涼州軍就是五百,甚至六百。

而李承乾最敗家的一場戰爭,莫過於當初支援新羅的時候。

那時的戰爭隻要開打了,就肯定是殲滅戰。

很少有倭國小矮子能從涼州軍的包圍圈裡跑出去。

要知道,那時候定的賞錢可是一顆人頭五百錢。

戰爭還未結束時,李承乾就差點把自己帶來的軍餉全給發出去。

為這事兒,當時負責後勤的李聽雪還曾將這傢夥堵在軍帳裡痛罵了半個時辰才算罷休。

而且在歷史上而言,能負責好後勤工作的將領,除非在特殊情況下,一般都要比那些所謂衝陣的將領名氣大,功勞大。

別的時代不說,單說當下。

李孝恭與李靖兩人的對比就很明顯了。

一直以來,李孝恭都被視作後勤工作的定海神針。

隻要他參與的戰爭,後勤工作就從來沒出過毛病。

而李世民是怎麼說他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