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你們捧著金飯碗要飯(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358 字 3個月前




<b></b></div> 大秦王朝僅僅存在了十五年,卻創造了無數輝煌的成就,一舉奠定其幾乎無可逾越的曆史地位。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成就,便是以驚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國範圍的交通和通信網絡……

“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這便是大秦王朝遍及天下的“馳道”!“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鬆“,這是何等宏偉的壯舉、何等瑰麗的風景?

即便是放在後世,亦是一向舉世矚目的成績!

嚴格說起來,這樣縱橫交錯遍布全國的大道,起修建以及維護的難度並不比長城低多少……

而大秦統一的“郵驛製度”,便是建立在這等宏偉的道路交通網絡之上。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對郵驛通信的稱呼都不一樣,“遽“、“馹“、“置“等等皆不相同,秦朝將這些不同名目一概統一了稱呼,開創了遍及全國的郵驛製度,即便帝國恍然之間便崩塌,郵驛製度亦一直延用後世。

隋唐以降,全國驛站的數量驟增,將南北朝時的驛傳合一的製度延續並且發展,“驛“代替了以往所有的“郵“、“亭“、“傳“。

唐朝時期的驛站,其本職任務包羅萬象,既負責國家公文書信的傳遞,又傳達緊急軍事情報,還兼管接送官員、懷柔少數民族、平息內亂、追捕罪犯、災區慰撫和押送犯人等各種事務,有時還管理貢品運輸和其他小件物品的運輸……

*****

柳奭一臉愕然:“是呀,天下驛站儘皆歸於兵部管轄,不然房侍郎以為歸誰管?”

房俊哪裡知道歸誰管?

古代的官衙本就是職權不清,而且管理天下的驛站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也就罷了,居然連一個專門的主官的都沒有……

“很好!”

房俊非常興奮,當真沒想到兵部原來也不是個窮衙門啊,雖然攤子爛了一些,但是底子好啊!

“很好?”

柳奭莫名其妙,道:“哪裡好咧,您大概不知道吧?全國有水驛兩百六十個,陸驛一千三百個,專門從事驛務的員工共有兩萬多人,雖然這些驛卒大多數都是服勞役,毋須承擔餉錢,然而光是每天的夥食耗費,就快要把咱兵部給吃窮了!這幫泥腿子實在是太能吃……不過英國公擔任兵部尚書伊始,便開始逐步削減驛站的供給,這才使得兵部的日子好過了一些。”

得益於府兵製度,驛卒亦是由當地的壯丁輪番服役。

與動輒參加戰爭的軍隊相比,驛卒無論是安全性和自由度這兩方麵,都要優越太多,看似是個好地方。

實則不然。

此時的郵驛製度非常嚴格,唐朝律法之中把郵遞過程中的種種失誤的處罰,都規定得很是細致,稍有差錯,便要受到嚴厲的處置。

比如,驛長應負有若乾責任,首先必須每年呈報驛馬死損肥瘠,呈報經費支出情況。若有驛馬死損,驛長負責賠償;若私自減去驛站人員和馬匹,則“杖一百“……這是什麼樣的重罰?基本就沒命了。

對待驛長尚且如此,對驛丁的處罰更嚴。

驛丁抵驛必須換馬更行,若不換馬則杖八十;凡在驛途中耽誤行期,應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書晚到一天杖八十,兩天加倍……以此類推,最重的處徒罪二年。

假如耽誤的是緊急軍事文書,則罪加三等。

因書信延誤而遭致戰事失敗則判處絞刑……

因為全國空前的大統一,隋唐兩朝從中央發至各地和由各地送達中央的官方文書特彆多,僅各州送到中央的統計材料,每年即達五十餘萬張。《新唐書》之中有記載,中唐著名詩人元結在道州任上做刺史才不足五十天,收到的各地文書就有倆百函之多……

極端嚴苛的生存環境,還要麵對上級主管單位的壓榨,可見此時的郵驛係統是如何的現狀嚴峻。

而鄉裡但凡有一些門路的壯丁都去軍中服役,雖然危險一點,卻至少吃得飽穿得暖,若是運氣來了還能撈一筆軍功,惠及家室,蔭萌後代,最起碼家中賦稅全麵,誰願意去苦哈哈的驛站當一個驛卒?

房俊聞言大驚:“削減供給?萬萬不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