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此子奸詐(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384 字 3個月前




<b></b></div> “民以食為天,每一顆種子,皆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禮物,這無關於民族,更無關於恩仇,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權利將其壟斷,它應當是所有人的福音,包括漢人,包括吐蕃人。大唐胸懷廣闊,以仁義立國,願意將這等必將造福天下人的糧食作物普及開來,使得天下人儘皆能夠從中得到實惠。若是大相能夠在長安多多逗留一些時日,待到這批玉米長成,某贈送給大相一些種子。”

房俊正氣凜然,語氣鏗鏘。

事實上,若非這東西根本不可能保密,打死他也不會拿出來全人類共享!

五胡亂華的時候,誰跟漢人講過人道主義?蒙元鐵騎肆虐中原的時候,誰跟漢人講過人道主義?滿清八旗殺得中原人頭滾滾,“留發不留頭”的時候,誰跟漢人講過人道主義?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炮轟開國門的時候,誰跟漢人講過人道主義?小鬼子悍然發動侵華戰爭的時候,三千五百萬軍民儘遭屠戮,誰跟漢人講過人道主義?

所謂的人道主義,就是一張蒙在野蠻靈魂之外的軀殼!

若是有可能,房俊寧願提百萬兵,殺儘胡族廓清寰宇,扔個幾十顆核彈將那個窮凶極惡的島國給炸沉了!

去你娘咧人道主義!

……

房俊心裡罵娘,卻把祿東讚感動得涕泗橫流。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吐蕃人過得什麼樣的日子!

看似牛羊成群地域遼闊,但是因為土地貧瘠氣候苦寒,糧食非常難以栽種,而牛肉、羊肉,那是尋常百姓能夠每天吃得到的?絕大多數的百姓,都是以少得可憐的青稞作為糧食,眼下青稞酒大行其道,各個部族都從中嘗到了甜頭,恨不得每一顆青稞都拿來釀酒,吐蕃的百姓隻能花高價從唐人商賈手裡購買糧食。

暫時看上去還好,可是長遠下去,隱患重重。

一個國家的糧食被另一個國家控製,一旦爆發戰爭,大唐切斷糧食供應,無論勝負,將會有多少吐蕃人餓死?

祿東讚簡直不敢去向那餓殍遍地的場麵……

在他看來,房俊算得上是“奇人”,隻要他想要鑽研的東西,就沒有弄不成功的,而現在如此重視這個“玉米”,想來定是比以往的作物都要有更多的優勢。

而且他也注意到房俊口中“大洋儘頭的新大陸”,隻是吐蕃地處高原,四周被群山環繞,距離大海十萬八千裡,即便是他這位吐蕃第一智者,都尚未見過大海,隻是從書籍之中暢想大海的波瀾壯闊,卻很難從自古以來都未曾關注過大海的那些聖賢遺留的書籍之中,去一窺大海的真正麵目。

以前他以為大海沒有儘頭,現在既然大唐船隊已然抵達海的儘頭,那麼在他看來,不過就是大得多的聖湖納木錯而已……

這時候,那拎著钁頭備壟的漢子直起腰,一身腱子肉在透過玻璃的陽光照射之下閃閃發亮,瞪著房俊不滿道:“此物乃是大唐二郎死傷無數,曆經生死劫難,這才從遙遠的新大陸帶回來,這是屬於大唐子民的瑰寶,何以這般輕而易舉的便給了吐蕃人?非但某不答應,在場的這些官員不會答應,外頭那些百姓更不會答應!”

他冒出頭來這麼一說,溫棚裡的官員們神情也有了變化,都看向房俊。

先前攝於房俊的威勢,縱然心中不滿,卻也不敢多說。這玉米乃是人家房俊派人從新大陸帶回來的,如何分配自然是人家說的算,誰敢在這個棒槌麵前橫加指責?

然而現在薛萬徹站了出來,這些人有了主心骨,頓時將不滿都表達出來。

“將軍說得沒錯,此乃吾唐人千辛萬苦帶回來的種子,自然是上蒼庇佑吾唐人才有的恩賜,為何要給吐蕃人?”

“難道要等吐蕃人都吃飽了,在從高原上騎著馬殺過來麼?”

“房駙馬,萬萬不能給吐蕃人啊,這可是資敵的行為,是要受到國法製裁的!”

……

一瞬間,整個溫棚之內群起反對。

身為唯一的吐蕃人,大家都目光不善的盯著他,好像這就是一隻鑽進了家中的黃鼠狼,想要將家中下蛋的母雞給叼走……

祿東讚很是尷尬。

想了想,說道:“諸位,吐蕃與大唐一衣帶水,曆來皆是和睦鄰居,豈能因為最近這些年的衝突,便達到不死不休之境地?吐蕃也非是好戰之國,百姓們若非缺衣少食活不下去,又豈願挑動戰爭呢?再者說,所有的衝突裡頭,唐人也並非全無過錯……”

這的確是實話。

吐蕃為了爭奪更溫暖的土地、掠奪更多的人口,時不時的發動戰爭,給大唐百姓還去無法彌合的傷口,痛不欲生;然而唐人何曾將吐蕃人當成同一等級的人相待?曆史上由漢人挑起的戰爭也不在少數,無處不在的歧視,無處不在的壓迫,也使得吐蕃人很受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