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後知後覺(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386 字 3個月前




<b></b></div> 長孫無忌坐在書房裡,凝眉沉思,偶然驚醒抬頭,才發現窗外不知何時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夾雜著水氣的微風從窗戶吹進來,燭火搖曳,精神為之一振。

看到站在房中的管事,詢問道:“現在什麼時辰了?”

管事答道:“已經降至卯時。”

長孫無忌點點頭,活動一下胳膊,才發現自己做了許久已經精疲骨乏,歎息著年華逝去肌體衰老,道:“吾先回去睡一會兒,若是有事,直接將吾喚醒便是。”

今日並無朝會,毋須卯時上朝,且眼下正處於一種與李二陛下“彆苗頭”的狀態,衙門裡頭的事物他也不太上心去處置,正可以好生睡一會兒。

書房之中便有臥榻,長孫無忌也不更衣洗漱,隻是和衣倒在臥榻上,管事自櫃子裡取出一床薄被替他改在身上,關好窗子,吹熄了燈燭,便躡手躡腳的退了出去。

長孫無忌躺在臥榻之上,腦子裡雜務紛紜,一時之間難以入睡。

聽著外頭雨水自房簷滴落在窗台上的滴答聲,雨滴澆在院中花樹之上的沙沙聲,愈發覺得頭痛欲裂,心事雜陳。

心裡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雖然關隴一直在對抗的皇帝的打壓,但是這種對抗始終都處在一個克製的程度,李二陛下雄才大略、性情剛烈,這一點與他並肩作戰數十載的長孫無忌比誰都清楚,他深知這位皇帝一旦被激怒,所產生的後果或許是關隴貴族們絕對無法承受的。

所以這種克製一直存在,可昨日傍晚的那一場誤會,卻依舊可能導致自己極力約束的克製處於崩潰的邊緣,因為關隴內部的聲音已經發生了變化,再不似以往儘皆以他馬首是瞻、言聽計從的時候。

萬一有人耐不住皇帝的打壓,想要趁機展示自己的力量試圖使得皇帝投鼠忌器,必將導致朝局大變。

這是長孫無忌絕對不願意見到的局麵。

所以房俊的“禍水東引”之計策,在他看來就是目前最好的處置方法,將矛盾從皇族那邊引到房俊身上,這是最安全的做法,若是能夠使得關隴消弭掉彼此之間已經存在的裂痕,從而集中火力將房俊掀翻,那更是意外收獲。

在他被關隴貴族們傳話令犯事的子弟連夜逃出長安的時候,就已經打定主意將這些人全部犧牲掉,成為配合房俊“禍水東引”的犧牲品,各大家族也已經同意,畢竟若是能夠避免與皇帝的正麵對抗,誰也不願意走到那一步。

但是到底為什麼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

到底哪裡不對?

窗外雨聲淅瀝,一陣困意襲來,長孫無忌覺得自己腦子轉的有些慢,思慮有些趕不上,心忖多想無益,還是好好的睡一會兒吧,等到醒來之時,想必那些關隴子弟被屠殺一空的消息也將傳來。

似乎有些冷血無情……可是當家族麵臨危機,每一個子弟都應當奮不顧身舍生忘死維護家族的利益,這是世家門閥世世代代都奉行不悖的準則,若是沒有家中子弟前赴後繼的犧牲,又何來鐘鳴鼎食、公侯萬代的顯耀?

若是有必要,他長孫無忌也可以奉獻自己的生命,隻為了延續長孫家族的世代輝煌。

凡塵俗世裡,每一個人都是棋子,隻不過有的貢獻大有的貢獻小,取舍之間有所不同而已。

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

人活在世,又有誰能不死呢?

最終也不過是值不值得的問題,那些個外圍的關籠子弟本就不是嫡支血脈,平素裡也隻能營生一些商賈之事,如今既然是他們挑起了關隴與皇族的危機,用他們的鮮血去消弭掉這個危機,自然是理所應當。

就算李二陛下飛龍在天、睥睨天下,可若是到了以他的命去換取大唐千秋萬代的地步,他也同樣毫不畏懼的慷慨赴死。

迷迷糊糊的,長孫無忌聽到門口輕輕的敲門聲,然後有人在門外輕聲呼喚。

揉了揉脹痛欲裂的額頭,長孫無忌翻身坐起,一雙眉毛緊緊的鎖在一起,沒好氣道:“進來!”

剛剛有些睡意卻又被攪醒,火氣蹭蹭的往上竄。

書房的門“吱呀”一聲被推開,還是先前的那個管事,快步走進書房,見到長孫無忌陰沉的臉色,先是心中一慌,繼而連忙說道:“家主,已經有了消息……”

長孫無忌這才握拳輕輕錘了一些腦袋,脹痛的感覺略有舒緩,聲音沙啞的問道:“如何?”

那管事低聲道:“所有人過了大散關,就在關外十餘裡的地方,被一夥黑衣人追上,圍在官道旁幾間民舍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