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心有不甘(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262 字 3個月前




<b></b></div> 大地震動,無數騎兵自山坳之後奔騰而出,馳騁在遼闊的原野上,馬蹄踐踏著枯黃草葉上的白霜,殺氣騰騰。數萬輕騎兵猶如平地卷起的一股洪流,金戈鐵馬、旌旗招展,一路向南殺去。

無數唐軍緊隨其後,洪流一般滾滾向南,直撲平穰城。

沿途諸多高句麗城池、山寨在唐軍猛攻之下儘皆灰飛煙滅相繼陷落,未能阻擋唐軍前進之腳步。

連續在遼東城、安市城、泊汋城擊潰高句麗精銳,使得高句麗兵力缺乏捉襟見肘,待到唐軍渡過鴨綠水之後,更是狂飆突進,無可阻擋。

滾滾軍伍之中,李二陛下坐在特製的寬大馬車上,與眾臣商議軍機,黃門侍郎諸遂良依舊敬忝末位,俯首案牘,負責記錄。

寬大的車廂內足以容納多人,李二陛下跪坐在主位,左右手分彆是李績與長孫無忌,接下來便是程咬金、丘孝忠、張儉,以及一直負責殿後的張亮,甚至就連帶著一身傷瘡的尉遲恭也敬陪在座。

薛萬徹與阿史那思摩各自率領一軍繼續充當先鋒,一左一右向著平穰城挺進,所以不在中軍。

在座諸人地位最底的便是張亮,斟茶倒水這等活計自然責無旁貸。

看著張亮將斟好的茶水放在麵前,茶杯裡的茶水因為馬車晃動而泛起漣漪,李二陛下這才抬起頭,看著麵前一眾大將,問道:“圍攻平穰城之計劃,已然策劃多時,諸位該做什麼想必心中有數。在座皆是沙場宿將,這仗該怎麼打,朕亦不多言,隻是有一點朕一直放心不下,‘王幢軍’到底身在何處,究竟有何謀算?”

車廂內一時間有些寂靜,諸人紛紛拿起麵前茶杯小口呷著茶水? 卻並未說話。非是這些人對此並無觀點看法? 而是礙於長孫無忌在場,所以不願插手其中? 惹得長孫無忌不滿。

至始至終? 長孫衝身在平穰城,不斷的傳回高句麗方麵的重要消息? 功勞不小。有關“王幢軍”的行蹤也一直是長孫衝負責偵查,而這一點攸關長孫衝在這一場東征之戰中能活得何等功勳? 沒人願意在這一點上與長孫無忌起齷蹉。

旁人悶聲不語? 長孫無忌自然要開口詳細解說:“啟稟陛下,前番犬子來信,言及已然偵測到‘王幢軍’之行蹤,乃是位於平穰城東的牡丹峰? 絕無差錯。”

李二陛下劍眉緊蹙? 沉聲道:“戰爭之上,不要說什麼‘絕無差錯’這等話語,世事千變萬化,豈是人力能夠窮儘?”

程咬金道:“陛下之言,正是道理。陛下禦駕親征? 絕不可能出現一絲半點的差錯。如今整個平穰城的防務儘在大唐掌握之中,可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然而‘王幢軍’之存在? 卻是一個異數,很有可能使得早已謀劃好的戰略布置出現偏差? 導致戰局不利,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故而? 還請趙國公多多敦促令郎? 定要時刻嚴密監視‘王幢軍’? 稍有異動,定要立即來信告之。”

這話似乎有些斥責長孫衝辦事不利,但是長孫無忌卻甚為愛聽。

越是強調“王幢軍”的作用,戰後就越是凸顯長孫衝的功績,即便不可能因功進爵,但是這樣一樁大功在身,往後長孫衝重返長安,在人前也挺得起腰,不會受人詬病詰難。

他頷首道:“盧國公所言甚是,‘王幢軍’雖然人數隻有萬餘,但戰力強悍,素來為高句麗軍隊精銳之中的精銳,絕不可粗心大意。否則一直如此強悍的軍隊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忽然出現在緊要位置,極有可能對戰局帶來極大之變化,縱然最後依舊取勝,卻需要付出極大代價。”

李績拈著茶杯呷了一口茶水,瞅了一眼程咬金。

不過是“王幢軍”之行蹤而已,下大力氣偵查也就是了,何需這般反複強調其作用?

誠然,這樣一支強軍的確有著左右戰局之能力,但這樣反複強調,用意無非是彰顯長孫衝能夠偵查得知其蹤跡的功勳。長孫無忌為了兒子殫精竭慮,這可以理解,可程咬金乃是山東世家的中堅力量,何以在一點上不斷的給予長孫無忌“助攻”?

其中之動機,有些難以捉摸……

李二陛下也看了程咬金一眼,不過他不在意這些臣子背後做下了什麼樣的交易,他在乎的隻是東征之戰的勝利。

隻要東征以勝利告終,他李二的千古功勳便板上釘釘,足以名垂青史,朝堂上的那些個利益交換陰謀算計,又算得了什麼呢?

等待自己挾大勝之威返回京師,所有的門閥世家都要乖乖的俯首貼耳,誰若是再敢挑釁皇權……哼哼!

其實,他並不認為“王幢軍”當真能夠左右戰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