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危機暗伏(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134 字 3個月前




<b></b></div> 聽聞長孫無忌已經派遣精銳鐵騎前往商於古道截殺房俊,堂上諸人儘皆擔憂。分歧來源於利益,但是同樣,房俊的存在才是東宮最大利益之保障,一旦房俊身死,玄武門的數萬悍卒固然不至於崩潰,戰力也將大大下降,士氣低迷、軍心不穩,尤其是讚婆率領的一萬吐蕃胡騎怕是將就此離去,無疑極大的削弱了東宮的力量。

甚至可能由此而使得戰局形勢陡變,甚至關隴一舉獲勝,東宮陷入萬劫不複之境地……

蕭瑀心中暗暗後悔,當初他隻想著將房俊支開,由自己掌控和談之大權,眼下和談剛剛開啟,雙方尚未達成任何有意義的磋商,便遭致此等險境。若房俊因此身死,自己悔之莫及。

馬周思維更為敏捷一些,擔憂道:“二郎睚眥必報,若非當初趙國公派兵襲擾房府,使得房家女眷麵臨萬劫不複之險地,二郎未必會對長孫安業痛下殺手。他之所以這麼做,一則是意圖破壞關隴與英國公有可能達成的聯盟,再則亦是報當日一箭之仇。如今無論二郎是死是活,兩家之間仇恨似海,想要和談殊為不易。”

蕭瑀一聽,也醒悟過來,愈發悔不當初。

可以想見,如今長孫安業身首異處、慘遭橫死,以長孫無忌之性格,即便房俊僥幸生還,也勢必在和談之時添加如何處置房俊之條款,甚至要求太子處斬房俊也不足為奇。

畢竟殺弟之仇,豈同小可?

可房俊乃東宮砥柱,太子對其信重有加、倚為臂助,豈肯為了和談便自斷一臂?

如此,無論房俊是生是死,此次和談必然陷入僵局……

這對於一心想要促成和談,將無數兵卒之戰死所換取的功勳成功攫取的蕭瑀來說,不啻於一個噩耗。

蕭瑀心中又悔又恨:這棒槌還當真能惹事,此番居然如此膽大包天,連在長安百裡之外也能闖下這般禍事,使得自己連夜綢繆的和談之時應對之策全部派不上用場……

李承乾並不是太過擔憂和談之成敗,他更在乎的是房俊的生死。

於公,房俊乃是東宮唯二的統帥,麾下皆是毫不畏死之驍卒,屢次重創關隴,威望絕倫、能力卓越,有他在,玄武門便固若金湯,東宮隨時有著後退之路。

於私,房俊與他情意深厚,乃是朝野當中最為堅定的東宮屬官,對他不遺餘力的予以支持……

他對李君羨道:“可曾派‘百騎’好手前往商於古道,予以接應?”

李君羨道:“殿下放心,微臣得到消息,第一時間派遣一千精銳出發趕赴藍田關,隻要越國公能夠逃得過昨晚一劫,定能夠及時支援。”

他明白房俊對於東宮太過重要,無論如何都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以便太子殿下立即擬定應對之措施,以免貽誤戰機。

這時門外內侍入內通秉,說是郢國公宇文士及前來覲見太子。

李承乾頷首道:“召見。”

待到內侍出去,他對蕭瑀等人道:“關隴此番推舉郢國公負責和談事宜,倒是一個利好。郢國公其人溫文爾雅、性格柔和,比較好說話一些,不至於換成彆人那般咄咄逼人。”

事實上,眼下東宮與關隴之間的局勢並不似表麵看上去那麼差距明顯,關隴雖然在局勢、兵力、支援等等方麵都占據優勢,但是如今太極宮的占據呈現僵持,雙方焦灼不下,鏖戰不休,每日關隴軍隊的傷亡人數都是東宮六率的數倍以上,再多的軍隊也經不起這般消耗。

故此,和談實乃雙方之所需。

在關隴未曾占據絕對優勢之前,自然不能派遣一位強勢人物前來洽談,否則太子一怒之下必然一拍兩散、拒絕何談。

蕭瑀苦笑道:“再是溫文爾雅,也代表著關隴的利益,這回前來,怕是要就長孫安業之事發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