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癡心妄想(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191 字 3個月前




<b></b></div> 晉王妃麵容一整,頷首道:“殿下英明,當初若是聽臣妾之勸諫,此刻怕是已陷入絕境矣。”

她看向李治的目光明媚清亮滿是崇拜愛慕,心中卻猶有餘悸。

不久前禁衛來報,說是此番關隴叛軍大敗,旋即群賢坊兩位郡王遇刺身亡,猜測是東宮惱火這兩位郡王吃裡扒外、勾結叛軍,故而處以極刑,鬨得整個長安城沸沸揚揚,嚇得她心口砰砰跳。

當初長孫無忌登門,欲扶立晉王為太子,她當初極力勸諫李治接受長孫無忌之提議,站出來宣召太子之罪狀,進而支持關隴廢除太子……幸好當初李治態度強硬,斷然拒絕。

否則今時今日,遇刺的便極有可能是晉王李治。

一旦李治有個什麼閃失,她哭死都來不及……

如今方知李治思慮之深遠,智謀之卓越,幾可未卜而先知,早已算到今時今日之境地。可笑那齊王還以為撿了一個大便宜,見到晉王、魏王先後拒絕長孫無忌,他便急吼吼的跳出來欲爭一爭這儲君之位。

隻怕此刻嚇都要嚇死了……

李治放下茶杯,歎了口氣,並無多少慶幸欣喜,而是悵然道:“五哥危矣!”

如今關隴大敗,東宮氣勢正盛,加之李勣屯兵潼關、虎視眈眈,和談乃是東宮欲關隴雙方最佳之選擇。而東宮和談之條件中,庇佑緝拿齊王李祐這一條,畢竟當初是齊王李祐自己跳出來頒布了一分所謂的詔書,曆數太子之罪狀,欲取而代之。

攸關大義名分,要麼是對、要麼是錯,絕無可能和稀泥,東宮欲正其位,勢必要將齊王繩之以法。

而以長孫無忌思慮之周密、心性之陰狠,甚至不會給予齊王淪為階下囚之後肆意攀咬之機會……

或許此刻,要麼一杯毒酒,要麼三尺白綾,已然送抵齊王府中。

這一場大唐權力核心之鬥爭,如論最終之結果如何,宗室都將遭受重創,尤其是一眾皇子,能安然渡過者怕是寥寥無幾。

自己眼下看似安全,可到底是著砧板上的魚肉,一旦局勢稍有變動,就隻能任人宰割……

遙想如年此時,父皇雄姿英發,傾舉國之力東征,意欲踏平高句麗,徹底消滅東北邊患,使得帝國版圖統一九州八荒,奠定萬世不拔之基業。然而此時,卻是時過境遷、風雲突變,隻可惜父皇滿腔雄心壯誌卻折戟於遼東苦寒之地,連他一手締造的大唐帝國亦要遭受波折驚變,子嗣亦慘遭屠戮。

*****

巴陵公主府。

柴哲威來來回回在廳中踱步,神情焦躁、如芒在背,恍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坐立難安。

巴陵公主乖乖巧巧的坐在椅子上喝著茶水,被柴令武晃得有些眼暈,無奈道:“渤海王、隴西王被刺身亡,與郎君有什麼關係呢?要我說的,那幫子宗室諸王忘了祖宗是誰,不幫著自家人反倒去跟關隴門閥往一塊兒摻合,簡直死有餘辜。”

“你懂個甚?!”

柴哲威沒好氣的嘀咕一句,反身回到椅子上坐了,拿起麵前茶盞喝了一口,卻“噗”的一聲將茶水吐了出來,燙得直吐舌頭,氣道:“這茶水怎地這麼燙?”

一旁的侍女趕緊小心翼翼上前將茶盞撤下,重新換了一盞。

還是熱的……

巴陵公主垂著眼簾,素手捧著茶盞,小口呷了一口,淡淡道:“心靜自然涼。”

柴令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