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 討價還價(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368 字 3個月前




<b></b></div>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天色陰沉,一如蕭瑀此刻的心情。

他這一生從倍受尊崇的南梁皇族變成落魄愁困朝不保夕的階下之囚,再到入唐成為一國宰輔,曆經無數風波險惡、權謀鬥爭,從來都能夠左右逢源、化險為夷,將逆境變成坦途,從來都能夠將局勢掌控於手中。

但是眼下張行成這般近乎無賴一般的推卸責任,卻是令他頗為棘手……

他緊盯著張行成,見到對方低頭飲茶、沉默不語,緩緩道:“山東世家是要背離之前的盟誓麼?”

張行成放下茶杯,歎了口氣。

他這兩天實在是歎了太多氣……

看向蕭瑀,他努力使得自己目光真摯、神情真誠:“不怕宋國公您笑話,時至今日,山東世家內部出現嚴重分歧,意誌不能統一,諸多門閥各自為政,其中不少人家主張放棄與江南士族的盟約……宋國公想要山東各家配合您主掌朝堂,逼迫太子就範,隻怕非但難以如願,反而會遭受一些山東門閥的抵製。”

這是一句實話,但水份也不少。

任何時候,門閥與門閥之間都難以和平相處、分享利益,即便派係內部亦是如此,甚至一旦紛爭驟起,較之外人更加嚴重。山東、江南、關隴,都是以地域為範圍將諸多門閥聯合在一起,大家抱團取暖,相互聯姻、通商,使得彼此之間的聯結愈發緊密,達到壟斷一地之目的。

但也正因彼此太過接近,相互之間的利益分配難免出現分歧,固然因為一致對外的緣故會將分歧壓製下去,可一旦爆發出來,往往就是不死不休……

論及“內卷”之趨勢,山東世家遠比關隴門閥嚴重。

關隴門閥至少名義上還有一個共同的領袖,進退取舍之間有長孫無忌這個關隴第一人協調各家、消除矛盾,可山東世家各個都是千年豪族,底蘊深厚勢力龐大,誰也不服誰、誰也奈何不得誰,明麵上團結一致,實則分歧處處、矛盾重重。

譬如這一次請程咬金率軍趕赴大雲寺試圖剿滅關隴殘餘,便是山東門閥內卷之下的無奈之舉——李勣對於山東世家的命令置若罔聞,如之奈何?

當然,即便李勣不服從山東世家的命令,山東世家之間也心思各異,但遠遠不到分裂之境地……

蕭瑀怒火漸盛,麵色陰沉,喝了口茶水,緘默不語,以沉默表達自己不滿的態度。

江南士族與山東世家之間雖然是競爭關係,但彼此淵源頗深,當年“衣冠南渡”之時山東世家大舉遷往江南,如今的江南士族大多有著山東世家的血緣,“蘭陵蕭氏”曾經便是山東世家的一份子,即便遷往江南多年,卻依舊未改郡望堂號,始終未忘鄉音。

這些流傳千年的門閥絕大多數都是孔孟子弟,修習的是四書五經,奉行的是仁義禮智信,信仰的是“人無信不立”,接過此番兩下聯合締結盟約,還未等到入主朝堂便遭遇山東世家的一記背刺……

分明就是見利忘義啊!

張行成見蕭瑀不滿,苦笑著道:“此事吾不敢擅專,還得呈報各家家主,商議之後再給予宋國公答複……不過還請您放心,山東各家對於與江南士族的盟約無比重視,即便困難再大,利益損失得再多,也不會罔顧盟誓。”

合作肯定還是得合作的,合則更強、分則兩弱,兩地門閥想要的是聯起手來控製朝堂,而不是被太子登基之後分而化之、各個擊破。

蕭瑀便有些膩歪,明白張行成這些話語、態度僅隻是在為了將來的談判埋設伏筆,讓他見識到山東世家的強硬,談判的過程之中對於山東世家的要求儘可能的予以滿足,讓出更多的利益……

都不是實誠人啊。

雖然依舊不滿,但起碼心裡有數,知道對方的底線所在,總之也不過是永不會停止的博弈而已……

遂開口道:“太子此番出城恭迎聖駕,固然顯示出不凡之魄力,但同時也意味著他對於當下之局勢已經感覺到失控,沒信心按部就班的掌控朝局,隻能以這種近乎於蠻力的方式逼著李勣交出陛下遺體,向他這個太子宣誓效忠……然而此刻吾等尚未能完全接收關隴留下來的利益,不能坐視太子強勢登基,否則太子威望大增,皇權穩固,咱們後患無窮。”

李承乾登基繼位已成定局,無人可以阻擋,除非有誰能夠一舉殲滅東宮六率與右屯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