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大軍壓境(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566 字 3個月前




<b></b></div> 裴懷節心亂如麻,水師大張旗鼓北上抵達洛陽,難道是想要對自己采取抓捕?

不大至於,無論是劉、戴、張三人的態度,還是張亮剛剛的通風報信,都意味著陛下還念著自己的功勳勞苦,即便對自己不滿卻也始終克製,不願意將自己逼上絕路。

可水師雖然冠以“皇家”之名,實際上卻是掌控於房俊之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萬一房俊覺得自己這個“河南尹”就是河東世家背後的最大靠山,甚至鼓動河東鹽場罷工、停產的罪魁禍首,故而想要一舉將自己掀翻取得河東鹽場之主導呢?

仔細思索,不敢排除這個可能。

一貫以來房俊的行事風格極為強硬,頗有幾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氣勢,自己這個從二品的封疆大吏在旁人眼中或許極具分量,但房俊若是認定扳倒自己有助於他整頓鹽務、主導鹽場,那就沒有什麼是做不出來的。

裴懷節相信張亮透露的信息,也相信以陛下之仁厚不會讓自己沒個善終,可一旦被房俊抓捕,所有退路儘數斷絕,怕是連陛下也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當下再不遲疑,撐著油紙傘出了寺院,沿著瀍渠一路南行,抵達漕渠之後折而向西,進入立德坊東南角一處宅院,同時將自己的隨從派遣出去,聯絡各處官員,偵聽確切消息。

任職洛陽十餘載,早已經略了數處隱身之所,隻要他當真想要沉下去,旁人基本不可能找得到。

他必須暫時躲在暗處,弄明白蘇定方此行之確切目的才能做出下一步決定。

*****

“裴懷節不見了?”

當日傍晚,劉、戴、張三人聯袂來到尚善坊麵見李泰,黑著臉透露這個消息,李泰很是驚詫,而後斷然道:“不用問,定是此人自感罪孽深重、法不容情,不能在審查之下得以保全,這才畏罪潛逃。三位乃是帝國司法之掌門人,他這麼做簡直就是對你們的羞辱。還等什麼呢?趕緊下發海捕文書、通傳全國,予以緝捕!”

戴胄列咧嘴,無奈道:“哪能如此草率呢?隻不過是暫時找不到人而已,還不能認定為失蹤,即便是失蹤也有各種各樣的可能,不能如此武斷的認定為畏罪潛逃。”

“畏罪潛逃”的前提是已經定罪或者有犯罪的重大嫌疑,現在審查剛剛開始,一切還未捋出一個頭緒,豈能貿然將一位從二品的封疆大吏定罪?

李泰不以為然:“那就繼續審案,有沒有裴懷節並不重要,隻要人證物證齊全,他在不在也沒什麼關係。”

戴胄點頭道:“這是自然,但裴懷節乃是當事人,也不能任由其無聲無息的消失,還請殿下召集洛陽官員、發布命令,集合全城之力尋找。”

“洛陽留守”乃是名義上東都洛陽的最高官員,現在“河南尹”失蹤,隻能由李泰召集官員發布命令。

李泰答允下來:“明日一早,本王便召集洛陽官員,大索全城,掘地三尺也要將此獠挖出來!堂堂封疆大吏一走了之全無擔當,簡直丟人現眼,朝廷之恥!”

這話不好接,接了就容易得罪人,誰知道裴懷節那邊到底怎麼回事?萬一最終陛下寬宏將其調回長安,說不得將來就要同朝為官,這個時候還是低調一些為好。

一直沒怎麼吭聲的張亮忽然問道:“蘇定方率領水師北上洛陽,現在就駐紮在孟津渡,不知殿下是否知曉?”

李泰頷首:“自然知曉,蘇定方抵達孟津渡的同時便派人前來告知。”

他是“洛陽留守”,蘇定方行軍在此,自然需要報備。

張亮卻不依不饒:“按太宗皇帝設立的軍令,唯有敕令之行軍大總管才有調動軍隊之權,之前並不曾聽聞陛下對蘇定方有任何任命,現在蘇定方卻擅自調動軍隊離開駐地,應當軍法處置。”

他轉頭看向劉祥道:“劉大夫執掌禦史台,監督天下百官,似蘇定方這等公然違反軍法之行為,應當予以監督、上書彈劾,避免往後人人效仿,以儆效尤。”

戴胄捋著胡子,略感詫異的看了張亮一眼。

朝廷上下人人皆知張亮這幾年一直依附於房俊,幾乎唯命是從,而蘇定方乃是房俊麾下大將,此番水師北上肯定有房俊的命令,張亮卻公然指責蘇定方違反軍法,要求予以嚴懲,這是與房俊翻了臉,還是另擇高枝了?

不過他既不管軍務,也不管檢察,此事沒有他插嘴的餘地,也不會插嘴。

劉祥道略一沉吟,道:“此事我會奏稟陛下,請陛下決斷。”

張亮道:“如此就好。”

……

水師船隊抵達孟津渡停靠在渡口,數十艘戰船舟楫林立、白帆如雲,氣勢洶洶、殺氣騰騰,洛陽官場噤若寒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