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個心理治療難題》(2022.4.16)(1 / 2)

梁寒郡的日記 梁寒郡 1128 字 2個月前




我發現我現在很愛笑,像小時候一樣。現在的我既是一顆青果實,又是自己的英雄,青裡透紅。

我的生命中有一個貫穿了高中和大學幾年的抑鬱期,或者是追逐痛苦成癮的時期,身體被毀被得七零八落。但是我逐步走出來,開始享受生活。浪費在抑鬱上的人生,就是浪費啊!(廢話)

吃點肉蛋蔥雞!吃飽的人生就該放縱。(emmm開場活躍氣氛)

這世上最好的老師,是自己;最可靠的人,是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也是自己。如果對自己不滿意,可以重新塑造一個新的自己,喜歡甜的就加糖,喜歡什麼加什麼。

得火過多則焦,得水過多則寒,得金過多則傲,得木過多則僵,得土過多則俗。所以無論父母老師怎麼培養自己,自己極大概率都是會有缺陷,既然如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缺什麼補什麼,是最基礎的語法。

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有心理問題,所以最好的方式不是回避,而是合理調整自己的攻防狀態(蒙恬或者明世隱那種感覺),調整自己的思考方式,在壞事上找收獲,在好事裡找缺憾。

我們必須接受矛盾,快樂與不快樂同時存在,幸福與痛苦同時存在,光與影同時存在,生命與死亡也是同時存在。一麵的毀滅意味著另一麵同時毀滅。

可能每個玩過三國殺的人都有著這樣的幻想:自己要是擁有所有武將的所有技能該多好啊!失去了該有的困難,就失去了遊戲體驗,變得患得患失。這跟人生很像,你不必什麼都有,弱水三千,一瓢足矣!

我的人格裡有一種暴力的善良,為救贖他人不惜自我犧牲的騎士精神,那是一種注定被冷落的善良。但我不認為那算純粹的東西,因為生命是一場交易。

人要變化,就像有脾氣的人要向沒脾氣轉變,沒本事的人要學東西變得有本事。苦瓜炒雞蛋,排骨燉土豆。問題沒解決,雞蛋還是不苦,土豆卻很香。

這些年我嘗試著去做一個正常的人,哪怕不再那麼奇奇怪怪,好吧!我失敗了!感覺大學四年大家的變化好大,都成熟了不少,可是自己還有滿身擺脫不了的孩子氣。

當心理委員的時候,我就更能感覺到我的心理有問題,自然以前也是有的,隻不過心理委員這個經曆讓我變得更加敏感了。

這本書一定程度上治愈了我,也開啟了我的新的讀書之旅。

買來隨手翻了一翻,發現心理問題實際上和很多問題都有同樣的根源。

防禦,抵觸,拖延,自卑,自負。

該傾訴或發泄時選擇了壓抑,甚至是利用精神藥物進行自我控製,無異於南轅北轍。我們真正要做的找到一個合理的釋放途徑,給自己的負麵情緒放個假——人與負麵情緒是伴生的,但是不需要每天都讓它來上班。

在文中有這樣一句論斷使我大為吃驚,“我相信這些兒童發展專家們的發現和成果都支持這樣的結論,父母與自己的孩子睡在同一張床上有更多的消極作用(與那些目前主張“家庭大床”或“與父母同床合睡)人的觀點相反。”那麼也就是說,我們自認為不幸的童年實際上是溺愛過度導致自己內心的緩慢發育,我們抱怨可能恰恰因為我們得到的愛過多。

我小時候一直認為父母是不怎麼愛我的,但是現在就不一樣,感覺是恰恰相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