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2022.8.6)(1 / 2)

梁寒郡的日記 梁寒郡 2499 字 2個月前




無論是哪一家的理論,都必須有落到實處的地方,而不能單單是描述世界的純理論,那樣的一種理論是不存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馬克思主義不會過時的原因是它本身的與時俱進性,也就是實踐性,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做出調節,承認實物不斷發展,對應的方法論要不斷更新。

有時候我會不理解很多事情,覺得自己不知道的,自己不承認對的就不對,那屬於純純的缺乏知識的表現。後來我選擇在打的環境下把這種東西去掉,就會發現一個程序員會麵臨的問題,此程序依靠bug運行,修改bug就程序跑不了了,哈哈,所以bug不bug,既然能跑,bug或許可以衍生為從來沒有的新算法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所以再特殊的事物,也有著平常事物的性態,或者有著趨向該性態的勢。

學著化簡複雜的東西,要學會分析表象背後的故事,究竟是什麼在驅動著整個龐然大物。深入一下就可知其答案。

有時人是衝動的,而環境越舒適,這種衝動就越難以遏製,當衝動的代價越來越小,那防水的堤壩就越來越形同虛設,很多大事件背後,都是又小又基本的原理在潛伏著,導致失敗的不一定是細節,但原因一定出於基本的概念。

由此可以推斷,麵臨相同問題的人既會有相同的看法的解決方案,又會有著天差地彆的觀點與行為,以至於似乎彼此相互了解,實際上有沒法懂腦回路怎麼會差這麼多。

但無論怎樣,有一句說的最好,總嘟嘟來嘟嘟去抱怨的人,他一定不怎麼樣,既沒有接受失敗的泰然,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就是一張損人的嘴,覺得彆人不如自己,甚至所有人都對不起他。而這個嘴臉,又是我們每個人麵具的一副。

所以很多正確的東西都不是天然的,而是成就於刻意反複的聯係。回想起來,我們無論學習什麼都要走這個過程,重複重複。聰明的人並不會減少這個重複次數,而是清楚這個過程而安排時間去執行這個過程,中途更加聰明的點在於學會舍棄,學會節約能量,學會藏起鋒芒。

成熟的稻穀會彎腰,成熟的人會示弱。

略略略!那我想學著示弱好吧!

繼續讀吧!

空虛來自哪裡呢?來自於重複的生活,毫無波瀾,但或許又另外一層的是不安,如果能安穩,那再單調的日子也沒什麼,那種無聊的感覺居然來自顛沛流離,對我來說就是將要吧!不過我知道值得恐懼的隻有恐懼本身,隻要動動腦子,我會成功的。

說到底我還不是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我現在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所以自己的心情就不穩定,也許多少是這個原因吧!

既然事物一直在變,就不能墨守成規,要讓自己變化起來。拋棄偶然,抓住必然,我知道我該怎麼做了。知道怎麼做就不更改,這樣才能有所成就,不要什麼都嘗試,具有自己的底線思維。做最壞的打算,要有假如失敗會怎樣的假設,所以現在改乾什麼要想一想。

實踐,實踐,還是實踐。

這裡有一個概念叫本能活動,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雖然蜜蜂建造房屋使人間許多建築師慚愧,但是相反,最蹩腳的建築師也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結論就是輸出高不代表聰明,隻代表某一項能力高,不代表整體實力,而整體實力高也不代表輸出就高,所以不要總是羨慕彆人這那的,自己囤積自己的實力與能力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既然在新的時代裡,虛擬世界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不要浪費能量了,合軍聚眾吧!在直接實踐和間接實踐之間做好取舍。

由於真理巨大,又在不斷變化著,陷入急躁甚至急功近利,想要一勞永逸都是不對的,也實現不了的,清楚這一點反倒能讓自己靜下心來做自己的小事,經營自己的小攤子。急不來。

說一下記憶這個東西吧,大腦不像電腦,可以按格子一塊塊存東西,它更多的是在相似的場景處境生“憶”,這也就是有了,不用腦,大腦就會生鏽,破除一個概念“我什麼都不會”,改為“我什麼都沒做”。

這樣就把矛頭從“笨拙”指向了“懶惰”。看來,終其一生,我們要對抗的不多,僅僅是懶惰一項。然而這一項又涉及太多,把它放大又會涉及更多原罪,所以,千萬千萬把自己的欲望封鎖起來,讓它在一個範圍內活動,死都不能越界。

價值即是主觀的,需要滿足主觀需求,這樣有利於價值的擴大,但是不能否認客觀性,既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既要滿足整個社會的需要,同時也要深刻地明白著自己的價值所在,傳承,利於他人,不移已苦於他物等等,這些都有著它自己的意義,既價值。且其潛在的待開發價值是隱藏的,具有局限性的我們可能不自知,所以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道理就顯現出來。總之還是相信,自己可以的,就好了。

我們的思維總會歸於無窮無儘,罷了罷了,不提此事。

自由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過一係列操作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唉這樣的約束下,自由很難實現哈!不過也是超級迷人。

變革是因為社會不斷發展而導致一直存在著的矛盾無法調和,這時矛盾雙方產生了較強的,甚至是水火不容的對抗性,這個過程是一直都有的。能夠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改革,必將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其他隻為少部分人利益的變革不過是一家之言,是注定會失敗的。

這也或許是人類社會的自適應吧,無論怎麼發展,它是有一個必然的趨勢的,它會向著一個穩定的狀態一直一直震蕩下去,此為真理的絕對性於真理的相對性吧!

不提太宏觀了,隻希望自己能繼續加油。

無論是什麼民族,隻要幾個星期不勞動,就會麵臨整個民族滅絕的危險,所以,那種令人憧憬的絕對美好的“天堂”是危險的,很容易讓人“安樂死”,無論是誰隻要活著就必須不斷奮鬥,安逸是不值得羨慕的。

我隻能再說一遍,安逸不值得羨慕,對於自己來說,每天都讓自己累一些,同時不忘娛樂自己,這是一種辯證思維。

哈哈哈,說了這麼多,真的希望不是在安慰自己,不是在堆積自己的偏見。好了,繼續加油吧!

當我被提醒著自己是在依賴著很多自己辦不到的事物而活著時,我不會以任何理由覺得自己怎麼怎麼了不起,我需要以最最平凡平靜的眼光看待自己於與萬物。

平等。

我需要更加急迫一點。一直活在我身體裡的無助感,助長者我的孤獨感,可是一旦我被提醒到自己所擁有的可能會失去,我就不再覺得自己孤獨,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我很幸福!

或許還沒打到我想要的強度吧,一方麵我對自己的狀態沒有任何不滿,另一方麵我要想辦法提高自己到我想要的地步,辯證統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