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的大眾書寫》(2023.2.23)(1 / 2)

梁寒郡的日記 梁寒郡 1399 字 2個月前




我越來越明白,人隻是一種動物。

報紙,或者大一點說媒體,是生活的一麵小鏡子,它不可能反應全局,卻包含了可以發展為全局的所有必要信息。

我們的信息或許是被壟斷的,那外界又是如何的呢?我不妨聊聊細胞是如何工作的。它需要相對穩定的條件,既內環境穩態,才可以行使功能。而且一個細胞不會有太多功能,於是直到它消亡,它也不必走出固定的內環境。而癌細胞無拘無束,是脫韁的野馬。所以被壟斷是一種保護手段,且並非是完全封閉,隻是有一個相對強的勢存在,再者,人是可以選擇去做壟斷的人的,這些選擇也很自由。

見仁見智吧。

雖然知識有些陳舊了,但還是值得一看。大眾書寫還是繼續的,如今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書寫者,記錄者,你總是能在互聯網上找到與自己契合的靈魂,但願,我們都不孤獨,且真真正正地自由。

放大倍數,影響力與精度的要求,大尺度下,要做到普適與精準。

世界在運動,能量由載體攜帶,確實我們生存在一個傳播的世界。

凡時必有兩麵,簡單來說,物質與精神。當然,也會因為以偏概全產生恐慌,以麻痹大意產生損失,第二個矛盾。

似乎知識都是分散的,如隨筆一般沒有結構。不如概括為幾個關鍵字。

發布、娛樂、批判、改造、照鏡子,正衣冠。

欲望從未消減過,隻不過從一個平台搬到了另一個平台,同時,不需要的人依然不需要。這隻是一種消費。

點睛之筆,媒體塑造現實。到底是不是?隻能說影響挺大。

普遍與專對,是第三個矛盾。這個矛盾不好說,在我看來似乎明顯,又不太明顯,大權在自己手裡。

我的悲觀來自於我的個體性,而實際上,人類是社會性,公有部分越多,連接越緊密,在此基礎上,才有了穩態,以及專對。看事情不能隻考慮一麵,同時也要考慮因果律。

也就像,圖書管理員與遊戲廳廳長,看到的世界與對人的評價,會不一樣,是因為環境的局限性。

憂慮嗎?其實也不,如果能在不同尺度下觀察事物,會發現這一切是最好的安排,至少我能接受,就沒必要謀求解決辦法,也不必深入研究,我打算淺嘗輒止。

一滴水隻能順著河流的方向,而河流自己呢?不也一樣受天命支配,隨遇而安,即便是山海也有海枯石爛,即便是星空也有鬥轉星移,沒有什麼是完全受自己擺布的,所以,做你能做的,這個封裝很不錯。

要知道能量有限,最好把大部分都用在正用的地方。於是人,應該是較為專一為佳。(我寫東西很少用佳字,幾乎不用,不明白為什麼。)

它一直都是染缸,隻不過如今不穩定,顏色一天一變以至於,多態性居然在快速變化中穩定了,變得快的確可以瞞過眼睛,也瞞過時尚。

私人與公有的邊界會變得更模糊,人們逐漸把私人的東西內嵌於公有之中。結構越見複雜化。

是的,似乎人開始喜歡上了抖動,不喜歡拉直的信號,一成不變太不夠刺激了,高高低低起起落落才能滿足好奇心。但其實,噪音從來都有隻是被放大而已,且若統計一下,平均值變化依然平緩。

我的建議是,彆被所有幻覺蒙蔽,然後用喜歡的幻覺,再次蒙蔽自己。

知識是手段,不是目的,消費也應該一樣。於是,於我自身而言,去掉大而不當的東西,很輕鬆,很自由。

普遍為基礎,在此基礎上疊加一個因地製宜,一個提供基礎條件,一個完成重點任務,二者結合,缺一不可。

記得以前看書,最喜歡裡麵的笑話,開心一刻,諷刺漫話,文字是一個不看的,因為文字的信息密度太小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