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2023.3.14)(1 / 2)

梁寒郡的日記 梁寒郡 1066 字 2個月前




現實與虛幻是有差彆的。

虛幻是一勞永逸式的積累,現實的積累則是以負載的形式。虛幻裡,做完了就是做完了,升級了就不會再掉級了,亦或者說是解放了,畢業了。而現實裡,不帶負載,能力就會逐漸下降,帶負載能力就會慢慢上升,永遠沒有畢業一說。

我隻能帶一點點負載,並希望著能力的維護費用越來越低。自然能力越大,維護起來消耗越大,但能力本身就保護著能力,這還是比較人性化,即能力會導致維護能力變得更輕鬆些。

他的意思是,沒人看我我索性用英文寫好了。結果國人在50年後覺得他寫的東西有研究價值,就又找人來研究與分析,並不一定說誰辜負了誰,可能有些事情,隻有耗費時間釀造它,才會飄出醇香。

疼痛的呐喊,好過閒暇的呢喃,無病的呻吟,未必好過,可能,隻是能量大了一些,傳得稍微遠些,究竟能否解決實際問題,還是看運氣,運氣不好的話,好事也會變壞。

神與人交流,那會不會破壞神的神性?人不知道神,會不會更舒服而心安,知道了反而開始討價還價?可悲的人,唯一的出路是自己成為神,才能自由,不受拘束。

春秋戰國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卻偏偏混亂,大漢是安定的年代,卻隻從一家之言,戰勝敵國與戰勝自己,需要不同的方法,可偏偏讓思想被禁錮了。

我想起西遊記裡的一句話,“小猴子,頭可砍不得,一砍呐,你就死了!”我們不是孫悟空,七十二顆頭顱,可以隨便砍隨便試。一顆頭,還是更多的,遵循過去的經驗,隻在不痛不癢的地方,或者緩慢地,變化,試錯,慢慢地平穩改變,每前進一步,都如在刀劍上跳舞,都如在薄冰上漫步。

於是文人們彼此心照不宣,隻在可撬動的地方下下功夫,也是可以彌補一些缺憾的,也是可以變好的,畢竟誰也保證不了,自己想得好好的策略會不會成為毀滅一切的潘多拉魔盒。

寒假看了大秦賦,糧食生產,煉鐵,練兵什麼的,有的饑餓來自災年,但是畢竟有豐年可以彌補。其它的饑餓來自鐵價上升,商人們存鐵呀!什麼什麼的我不明白,最後大家都去煉鐵了,就餓肚子裡,然後就跑去彆的地方謀生。

我在想的是,我拋棄了祖輩留下來的土地,為機器賣命,生產的東西是機器的潤滑劑,會不會也將要餓肚子呢?

糧食是整個金字塔的最底端,滿足人的生理需求,人們才可以繼續向上發展,可是,彆忘了一件重要的事,站在高處不能忘記低處的,更寬更實在的支撐,在上麵飄著,也如飄字本身,是有憑借的飛翔。

存下了這種想法,接下來就應該少知道少打聽,多乾活吧!該乾什麼乾什麼,彆做好奇寶寶。合成蛋白質的就彆管怎麼合成RNA,把該切的地方切好,然後運輸好,接收好就得了。

什麼針砭時弊啊!什麼時候沒有呢?可是真正解決問題的人們很少抱怨,因為他知道自己在為解決問題貢獻著小小的力量,心裡就知足了起來,而天天叫來叫去的人,總感覺是在添亂呢?

也不是吧,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因為我說與不說,抱怨與不抱怨,即影響不了我自己,也影響不了彆人。白費力氣的事不能再乾了。

然後就閉嘴了唄,被自己的無用打敗了,就閉嘴了。並不是說說話不好,是我不會說罷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