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是小說家》(2023.5.7)(1 / 2)

梁寒郡的日記 梁寒郡 1307 字 2個月前




我還是那句話,要有一個主業,然後其它的話,看自己的喜好,如果老是聽彆人怎麼說,那就會畏首畏尾,什麼也乾不成了。

該死的自尊心呐!唉!或許隻有堅持不懈,才能有所長進,或者被彆人認可吧。

寫小說門檻很低,當然啦,寫好與其他的事情一樣,不會容易。

村上說寫小說更像是走步,思考得太快,或者心急,亦或者耐力不足,都是不成的。

或許腦子好使的人成不了小說家,既然可以看彆人的小說,何必費心費力自己寫呢?隻有腦子不好使的人才會在一句兩句話上摳來摳去,在劇情展開上絞儘腦汁。

痛苦的逆水行舟哦,不動就隻有死路一條。可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不隻這一條路。

我們不能隻在乎語言的魅力而不考查這語言生長的土壤,語言的正義性或者道德性是其魅力發展的基礎,若是沒有基礎,魅力就成了妖惑,公正性,應該是其發展的路徑與約束。

“總也無法不慌不忙地靜下心來,竟成了人生的主旋律。”我在想,我人生的主旋律是什麼呢?安靜,平穩,毫無波瀾。當然也不是,是基於這平穩波瀾和翻起的波瀾,並不動人,隻是花架勢罷了。

不過我已經儘可能少地羨慕彆人了,當我稍微忙活一下,我就會快樂無比,一想到這世界知識體量是如此龐大,我反而可以因為無知而心安理得,知識多了,頭跟腳的順序都漸漸分不清,不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來得快捷實在。

其實不是因為寫不出來而不寫的,純粹是理解不了為什麼要多寫,若把一件事一個人細致入微的觀察,那三五千字立馬就出來了,可我為什麼這樣做?無非是想寫觀察者無聊,或者要強調這個人是裝在套子裡的人。

我確實越來越難忍受那份孤獨了,我以為孤獨能成為習慣的,我能客服孤獨帶來的孤獨感,但是很難抵抗孤獨帶來的沉默,甚至是枯燥。我不知道這長跑能堅持多久,但至少我還沒把改寫的寫完。繼續吧!

我也是這樣,或者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該這樣,若是喜歡,那就全心全意、一筆一劃地去熱愛,即便沒有享受什麼什麼所謂的“青春歲月”,也可以帶著些差強人意的結果勉勉強強地擠出一句:“其實人生也不過是這樣子”這樣的話來。也許轉折就在下一時刻,誰知道呢?不過有一點可以知道的是這個轉折不來則已,一來便是最愛。

較為模糊的描述能散發出奇妙的氛圍,不需要華麗的美妙的詞彙或者表達,很多時候,人的選擇並不是非怎樣不可,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下的同一時間也根本就不一樣,你想的和你做的,所去甚遠,如此似乎得到了某種精髓,那是一種有得選又沒得選的一種冥冥之中的感覺,冷不防地堅持這麼久,讓自己一回頭也確實有些感歎。

劇情推進得太快,真的有點像理工男在寫東西,應該有的就寫,不該有的一個字都不敢多動。

回想村上的小說,人物不多,並且儘可能獨立起來,減少互相乾擾。所以缺乏的是,如何用一萬左右的字,儘可能較為囉嗦地緩慢展開一件可有可無的事,而重要的事恰恰就在這死氣沉沉的環境裡出現了,即便主人公他自己也並不在意,可還是按部就班地去做了,結果也說不上拔尖,反正也是糊弄過去了。

過份的細節描寫裡,總是能飄散出一些最真實的想法,當主人公有這些想法時,自己也會驚訝能,這種怪想法是什麼時候被種植在腦子裡的?

自由地移植,並不一定建立在完全把握之上,摸清了主要思路就開始移植,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