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曲》(2023.4.4)(1 / 2)

梁寒郡的日記 梁寒郡 539 字 2個月前




翻開這一頁,就被語言的功底震撼到了。可能是因為對它的期望和實際內容很吻合,也可能所寫文字能鑽入心裡,很不錯的書。

描述世界的切口,確實難尋,用文字掌握未來,也確實是兒時的妄想。

有一種堅持叫:“繼續與生命的慷慨與繁華相愛;即便歲月以刻薄與荒蕪相欺。”

每一句話都值得抄一下,文學,文藝氣息太過濃烈。讓人讀不完,舍不得讀完。

一束陽光透進陰沉的屋子,不知顯現的是光的影子,還是空氣的身姿。

找一片草坪,讀書直到夜降臨,然後在群星的擁抱下睡眠。

我認為寫作是一個醞釀與抒發的過程,是一個熔爐,又是一個出口。治愈自己情緒病態的出口。我已經說過,寫過,不要去捏造感情,有沒有感情的支撐一言就能看出來,就如唱歌一般,沒有腰腹力量的支撐,聲音就浮在天上,情感也一樣。

我的生活本就幸福,卻要強行製造痛苦,裝作痛苦,那不是太令我為難了嗎?

得了,咱不說痛苦隻說寫作本身吧。先是敘述一下背景,然後簡單敘述過程,對其中能夠引起情感變化的部分要細致描寫,對於一般的事件或者引起身體不適的事情,可簡單略寫。在主人公發覺自己忍受不了這個畫麵的時候,給他一個內心空間,並開始回憶,思考,抒發情感。之後情感會有一個逐步褪去的過去過程,當主人公想要寫點什麼紀念,卻因為情感損失的太多,沒法寫了,亦或者寫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不知要給誰,進一步升華了這如落葉般無法複原,無法撿起的情感。

如果要看一個物品,就不能隻看這個物品,睹物應該思人,跟隨他的軌跡,跟隨他的一生,能寫的東西自然就流淌出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