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2023.7.21)(1 / 2)

梁寒郡的日記 梁寒郡 1172 字 2個月前




心血耗儘的時候是有聲音的。

斷章取義是會被誤會的,可若是了解了人類會尋找有利於自己想法發展的句子充實自己,就不會輕易寫東西出來,難道怕被誤會就不寫了嗎?

唔!真的好可怕。

天才們寫的書根本就看不懂,比如《果殼中的宇宙》、《數學的自然原理》,腦袋疼啊!

也就是說,不乏優秀作品,隻是自己看不了而已。

我真是不夠聰明,勉勉強強能看一些書,僅此而已。

活在過去的成功與失敗裡,一邊給自己一個毫無意義的優越感,一邊積累著無用的自卑感,這居然叫均衡。隻關心當下,過去的事情讓它隨風,這叫鬆弛。

無論我們選用什麼決策,都是喜憂參半,所以,放棄這些心機,放棄這心形式,讓心自由些吧。

小眾口味的故事,原本是為了彌補一些缺憾,均衡一些偏激,是小補丁。可問題在於,我們所謂的大的,需要被彌補的東西早已經被各式各樣的小補丁碎片化了。補丁再也不起彌補的作用,反而起到了以偏概全,一葉障目的效果。

我們得它好,是否因為它是俗氣的,是符合我獸性思維的。

不推崇這種好,是否因為它是不文明的?值得思考一番。但我想的是,或許問題不在這裡。

自然,接受批評是必須的。我在想什麼是批評呢?

寫得不好,如水一樣平淡。和彆人比不好。隻能騙騙年輕人……等等這一係列的語言都是從側麵說它不好,完全避開了正麵對抗。說了半天,依舊不知道它到底哪裡不好。

但也不至於因此就畏畏縮縮,不敢前進與探索。與其說有些東西缺失掉了,倒不如說一方麵被困在某些地方,被遮蓋在一些地方了。

我們說一個事物差,通過和以前優秀的同類事物進行比較,隻要沒有以前的好,就是差。

那麼,評判的標準究竟是什麼呢?

確實,你自已認為好就好了,自己心裡是有尺的。多大身體就穿多大衣服,豈能削足適履?

如果從效果側來看問題,讀那些所謂的好書,和讀一些自己喜愛的書,究竟效果上有什麼差彆呢?差彆不大。讀書與不讀書之間差彆很大。

難道一本書讓你讀出了人性的醜惡,了解到了人性的弱點就是好書嗎?這沒有任何邏輯性,隻能說是你自己讀書太少。且僅僅根據個人的得失來評價一本書也不怎麼公平。

說來說去矛盾死了,不如總結一下。

我是如何看待一本書的好壞呢?

1一本書的記錄價值

如果書可以反映一個時代大眾的真是的生活,可以如史料文獻一樣供彆人參考,這就是一本比較優秀的書了。

2文筆

你說,你都承認這書文筆好了,你為什麼還要反過來說它華麗,說它浮誇?難道說玻璃發光也隻是玻璃,隻有金子才配發光嗎?當然不是,文筆就是會給書加分。

3適合

我喜歡讀文言文嗎?習慣讀外文嗎?僅僅裝作喜歡而已。想學古文就去學古文想去學外文就學外文,彆覺得自己一步三計很聰明,真聰明的人一次隻做一件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