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宇宙》感(初稿)(2023.11.13)(1 / 2)

梁寒郡的日記 梁寒郡 1136 字 2個月前




修改版獲獎啦,把初稿發出來吧!嘿嘿。

在這麼大的宇宙裡,能夠遇見是多麼幸運的事?無儘的時間讓這宇宙轉動起來,能在時間與空間上都重疊,我很感激。能與你共享著星辰與大地,我很榮幸。

看社會科學總會讓人抓不住實際物體而心煩意亂,甚至自卑以至自我折磨。我換了書,就立馬被這本書的魔力感染,那就是無論在基因層麵或生理角度是如何的具有優勢或者如何具有劣勢,勤奮好學的人總是更容易生存下去。這一句話立刻打破了全部的自卑,因為勤奮好學沒有門檻。

於是我似乎離宇宙近了幾步,離煙火的喧囂遠了幾步。

大自然不會一下子就向人類彰顯出它全部的秘密,就像你不會一下子暴露出全部的美麗。於是人類在努力探索,而我,或許是在努力追逐,或許是在努力進步。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天,謎題被解開。

思想與實際的差距,就是實踐過程的差距。

看不動這些書是因為這些書精美且難懂,每看一頁都收益匪淺,它們提供了遙遠的視角,讓我們暫時離開了塵世的煙火,而是放眼於整個宇宙。在這龐然大物之中,即便是最小的歎喟也足以將我們珍視的東西徹底摧毀。我們可能時時刻刻都會感知到自己的渺小,卻不太好把握整個人類是什麼地位。但在星穹之上的旅行,在幽藍色的無儘的夢裡,人或許終究會明白,不了解它,就不能繼續生存於宇宙之間。

美妙的想象與殘酷地求證在這探索之中缺一不可。在這旅途之中,不夠浪漫的人不能出發,不夠理性的人不能走遠。

我們於隔絕中成長,對事物的認識不能一簇而就。但這句話不包含絕對的寬慰,因為認知未必隨著歲月增長,它亦會隨著歲月衰退,在這危險的激流裡,不被淹沒的人才有逆流而上的資格。有時,我們會被彗星指引,於黑夜中暫時明朗前行的路,可更多時候,能依靠的隻有心中的勇氣與向往,以及手中的槳,在這極度壓抑的黑暗裡,祈求光芒。

文明的隕落隻能是令人歎息,而文明成果毀於一旦是多麼慘痛的損失啊!在那些遺失的典籍裡,若曾經記載著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卻被付之一炬,在後來的日子裡,我們再也尋找不見那些證據,那樣,人類要花費多少時間,才能將這損失彌補?圖書的保存就是人類智慧的保存,對書的愛就是對人類文明在這大地上的不斷痛苦地求索的愛。

鳥可擇木,木亦可擇鳥。我們活在地球上,一半是因為幸運,一半是因為適應。在一起組成生物圈,必然是因為互相選擇,而非單方麵因素。在這小培養皿裡發生了太多太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試問,實驗者究竟要什麼樣表現型的個體呢?唔!隻能拭目以待。排列組合結構折疊的無限性讓未來有無限可能。

一開始是找不到平衡點的,隻能一點點地嘗試。突變率過高意味著過去積累的優勢容易丟失,突變率過低則意味著進步速度太慢。所以才會有大量的個體承擔著繼承與開拓這些不同的的任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