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幻(2024.2.21)(1 / 2)

梁寒郡的日記 梁寒郡 1827 字 2個月前




透過窗戶的光,在窗簾上畫了一幅簡筆畫。該起床了。

又是熟悉的感覺。四周靜靜的,不放一些音樂,真的太恐怖陰森。

應該來說,並沒有虛擬的自己很真實的自己一說。難道自己和自己呆著的時候才算真實的自己嗎?虛偽的時候自己也是自己,這些的時間占比也是很大的。所以也沒必要糾結什麼另一麵啊,什麼隱秘啊,眼見一切皆為真實,亦皆為虛幻。

確定下來的事就不要再問對不對了。

成功,就是大量的組件在特彆小的概率下全部湊齊。

沒有誰可以獲得免費的贈禮,至少也要一些磨礪的過程。我們早已經不能用自己的經驗描述世界了。看起來一切都向我們展示,可一切都不清晰。

當一種性狀有優勢時,它會為基因向這個方向突變鋪平道路,而非是用進廢退那麼快轉變。

也許那個才是真實的世界,是天才的世界,有明確的目標,不拘小節。因為不必麵麵俱到,所以不必受人製約。

可塑性也是一種優勢,變化能力!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有些事要是做不完,也沒時間再做了。感謝過去的付出與掙紮,讓我能擁有一段美好的記憶。現在的自己也要努力,讓自己在未來能擁有更多美好回憶。哈!

智商不需要太高,缺的那部分用情商維係就好。因為我覺得智商代表著消耗,如果不消耗不適用,高智商會降低。而情商作為調和,實在是再好用不過,節約資源啊!

要能讓它活下來啊!否則給予的也會被奪取。

命運不是確定的,你若什麼都不做,就什麼都不會得到。這是事實。

多餘,又是這個字眼。當高技巧與低技巧的輸出一樣時,技巧就成了多餘之物。世界越是如此篩選,技巧越是難以生存,因為無技巧的人可以有更多能量做彆的事,而有技巧的人沉浸在無處可用的思索中。

一方麵貶值,一方麵又多餘。那是好事,至少沒有那麼多餘。

正因如此,薛定諤說它更期待機器人解決掉重複的工作,這樣,智商與技巧便不再是多餘之物,人類才會更快地進化。

事不關己,還繼續研究,就能得到客觀了嗎?可能更加是事與願違。

感覺看電視不是為了劇情,隻是為了有些聲音,外加一些熟悉的感覺罷了。

為了達到目的,需要先讓對方承認一些看似不關鍵的事,當條件全部滿足,再總攻,那是對方會發現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回旋的餘地了。可惜我沒有這樣的天賦

主體與客體結合後產生的效果,在失去主體後全部消失。那這結合的部分到底算不算物質?算,複雜過程的脆弱產物。

它用脆弱示人以求憐憫,可也僅此而已。你不會以為它會喜歡上你吧。彆自作多情了。

我突然發現,討個好彩頭是不是迷信呐!哈哈。

合成的事物在大多時間裡是分散的。它們並不互相決定,隻是彼此關聯。

已經到了需要有絕對耐心的年齡了。凡事,生氣沒有用。

要在合適自己的戰場戰鬥。你覺得什麼?這是一個充滿野狼的草原。不必擔心自己毫無用處,隻擔心自己還做得不夠就對了。

我們用數量是代表不了一個物質的結構複雜度的。如果學不會進製,那確實會極度地浪費資源。

物質是一堆碎肉,意識是如何從這裡生成的?當我們發現麵前的物質隻是在外形上與故人相似,而其內在的思想不是,我們還能認為它是故人嗎?你隻是見到,且隻能見到他工作時的樣子了。AI。

觀察會影響事物本來的演化過程,我們被無數觀察影響著。若是被愛的人看見,我們自然會變得不一樣,因為獲得了能量所以不同,這能量並不是從目光反射過來的光子獲得的,而是從複雜的心理活動和腦部活動後產生的“波”裡獲得。共情能力,讓我獲得了產生或者接受這種“波”的能力,這是生物進化出的一種新的溝通模式。

意識不到,和意識到了不想做,和意識到了沒必要而不做,是三種不同的反應。但是結果卻是一樣的。你能知道一個人的外在動作,卻難窺他的內心。

要減少能量的向外擴散,才能保留能量做喜歡的事。所以人越是成熟穩重越是寡言少語,因為他們把能量都集中起來,才會有能量密度高的發言。

為什麼我們難以用畫描繪世界?因為畫筆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不能用畫的一部分完整地描繪出整幅畫。

居然還有人能根據我寫過的東西預測我接下來要寫什麼。我自己都不清楚啊,甚至在他告訴我之後,我一定不會那樣寫了。也就是說,即便預測到了事實,事實也會因為被預測而改變,而飄忽不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