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筆(2024.3.23)(1 / 1)

梁寒郡的日記 梁寒郡 523 字 2個月前




練筆,練筆,還是有套路,完全無框架很難寫。框架呢?當時想到什麼就用什麼,應該是可以讓思想封閉的。

藥物可以治病,而書籍卻可以救命。藥物也許是由外而內地治療人的身體,書籍卻從內向外地治愈整個心靈。有時候,讀了一本書,就好像自己經曆了一次有趣的旅行,這旅行可近可遠,可大可小,可追溯到過去,可展望至未來;有時候,讀了一本書,就要好像是自己又經曆了一次不一樣的人生,也許是貧賤或是高貴,也許是困境或是逆境,也許是苦淚或是歡笑。無論如何,閱讀之後的感悟,是不虛此行。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讀的積累,我們對待同一事物的態度會發生很大的轉變,這個轉變可以體現在很多地方,其中之一就是閱讀。引用王國維先生的看法是很恰當的:這個轉變一般會經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危樓,望儘天涯路。”那時我們年輕,為了夢想離開熟悉的地方,去遠行。我們少不更事,用全部的激情擁抱這世界給我們的一切,我們會為一朵花一根草而駐足、歡笑、悲傷。無論什麼都能打動我們。這個階段,我們在博覽群書,一邊接受著世界給我們的美好,一邊接受著黑暗給我們的侵蝕,一邊尋找著將來要去往的方向。那時無憂無慮也孤獨無助,全賴枕邊的書籍,讓我們的夢五彩繽紛,讓快樂的夢撫平傷痛。

第二個階段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繼續孤獨地追尋夢想,每到一個新的領域,每次觸及一個新的深度,都會感到強烈的阻力。這時勤奮占主導,我們為了解決疑惑尋找書籍,可結果還是疑惑不解。心如柳樹在思緒的風裡搖擺,似乎一切都近在咫尺,又似乎一切都遙不可及。美妙的夢想啊,美妙的未來啊,為何你就在那裡,我卻不知如何到達;為何你的容顏如此美麗,卻忍心令追逐你的人霧裡看花?我們在書裡尋找答案,尋找追逐的答案,也尋找著活下去的答案。

第三個階段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過儘千帆,是與不是早已不再重要。看儘了花開花落,看儘了百鳥回巢,看儘了生老病死,卻還是保留著會流淚的眼睛。為什麼呢?因為你愛,愛就足夠。無論閱讀什麼書籍,你都不再追求收獲,因為收獲總會不經意間在心裡生長出來,而你反倒是開始追逐事物最表麵的樣子。山還是山,水還是水,自己還是自己,一切還是一切,各行其是,各司其職。書不是書,書還是書。

讀書不止讓人變得安靜,變得平和,變得博學謙遜,還能讓人保持熱烈,因為它讓人擁有一顆處在高出卻始終向往更高的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