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走出來的貧窮受資助少年VS知性溫柔城裡大姐姐。)

唐詩21歲這年,正在整理家裡的文件時,看到了一封前幾天從鄉下寄來的信。

信上站了黃土,可見跨越了很多距離,才送到她手裡。

她在鄉下沒親戚,下意識的便以為這是送錯了。

“媽,你是不是在鄉下有認識的人,涼山村,有人寄信來了。”

唐母從廚房出來,擦拭了一下雙手,看到信封上的名字,眉心皺緊。

“沒有,你爸在鄉下也沒親戚,不過這個涼山村,不是你一年前去跟社團去走訪過的地方麼?”

一年前,正是唐詩大三的時候,跟著社團去過一次涼山村,在那裡遇到了一個瘦瘦高高的初中生,留下一些錢,還有自己的電話和住址,每半年彙款兩萬過去,打算資助那個孩子上大學。

因為是自動扣費,若不是被母親提起,她都快忘了。

“我想起來了,那這應該是寄給我的。”

唐母轉身回到廚房,不忘了補上一句。

“兩個月前也有這樣的一封信,被你爸丟垃圾桶了,應該是你資助的那個孩子寫的,看看吧。”

唐詩回到自己的房間,拆開信封。

信上沒寫多少字,她努力回想自己遇到過的這個少年的長相,卻有些回想不起來了。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涼山村是真的窮,窮到公路才通一年,那裡的孩子腳上都沒有一雙好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