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賈琮被針對了(1 / 2)

紅樓天驕 醉飲美人膝 2624 字 1個月前




看著鶯兒拿著的書信,薛寶釵連忙接了過來。

薛姨媽笑道:“剛剛你還抱怨,四五個月沒有收到信了,這不就來了。”

“這還真不經說,一說就來了,我看看都說了些什麼。”

薛寶釵一臉笑意的打開書信,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書信是賈琮寫來的,先是訴說了一下思念之情,然後又問了問寶釵,和女兒的近況。

隨後,又說了這段時間沒有來信的原因,以及對未來的一些安排。

許久之後,薛寶釵才把信收了起來。

薛姨媽好奇的問道:“琮哥兒都說了些什麼?”

薛寶釵笑了笑:“王爺說,這段時間在遼東各地巡視了一遍,順便帶著那些姐妹們遊玩了一番,最後帶著她們去了草原,在草原上玩了一個多月,現在已經回了遼東了。”

薛姨媽有些驚疑的問道:“不是才和蒙古人打了仗嗎?怎麼還跑到人家的地盤上去,就不怕人家報仇嗎?”

薛寶釵想了想,解釋道:“媽,蒙古人是分好幾個部族的,王爺去的地方,是和我們家做生意的那個部族,王爺對他們有恩,是不會有危險的。”

薛姨媽鬆了口氣:“那就好,那就好,有沒有說什麼時候接你們去遼東?”

“嗯,說了,明年就接我們過去,明年就能搬進王府了,今年孩子太小,就不接我們過去受罪了。”

今年不能過去和賈琮相會,薛寶釵心裡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不過想到明年就能過去,心裡還是很開心的。

與此同時,齡官也收到了林黛玉的書信。

打開一看,是關於薛寶琴的事情。

知道原委以後,心裡也多了一絲羨慕。

看完書信後,琢磨了一會,便起身去了薛寶釵的院子。

······

賈琮回到遼東後,王府的主體建築已經建好了。

剩下的,就是內外的裝飾裝修了,以及花園、庭院的美化工作。

賈琮去查看了一番,還是很滿意的。

照這個進度計算,下雪之前,應該能夠全部完工。

然後晾一冬天,明年春天,再清掃一遍,就可以搬進去了。

轉眼之間,就到了秋收的時節。

由於今年雨水充足,年前又下了一場大雪,收成還是很不錯的。

賈琮頒布了一條政令:廢除所有的苛捐雜稅,隻收取糧稅和商稅,按土地收糧稅,官紳一體納糧,按照收成的兩成收稅。

成立商務局,負責為本地的商戶注冊登記,收取稅收,商戶暫時收稅一成。

同時下令,解除遼東境內的所有非法武裝,但有不從者,不管是誰,全部予以剿滅。

除了衙役捕快之外,各村寨可以根據人數,組建一隻民兵隊,負責村莊的保衛工作。

民兵隊員,首選是退伍以及受傷的老兵。

其次,再在村中選拔強壯勇武之人加入。

賈琮一聲令下,命令快速的下達到了各城,各縣,各鎮,各村。

一時之間,整個遼東,再次掀起了波瀾。

老百姓們倒是高興了,沒有了苛捐雜稅,隻收兩成地租。

這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福音。

交的稅少了,能夠吃飽飯了,生活也能夠提高了。

但是,那些地主、官紳、地方豪強、和那些擁有私人武裝的,可就不樂意了。

在這個時代,官紳是不納糧的。

但凡中了秀才的,家裡的田地,都是不交稅的。

朝廷的所有官員,不論家中有多少田地,都是不需要交稅的。

給國家交稅的,全都是那些普通老百姓。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國家幅員遼闊,田地眾多,卻收稅寥寥的原因。

一到了災慌之年,或者是趕上天災人禍。

普通百姓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將田地賣出,換成錢糧保命。

大地主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種卑劣手段,尤其是災年,地主巧取豪奪,讓擁有土地的農民,變賣自己的土地,和房產淪為佃農。

隨著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更多的老百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隻能租種地主的田地。

生活越來越艱難,天天在生死線上掙紮。

地主和農民之間的階級矛盾,也會越來越尖銳。

要是再趕上天災人禍,就像陝西那樣,會造成大規模的動亂。

這也是整個王朝,慢慢走向了滅亡的主要原因。

賈琮的這一政令,直接捅到了一些人的痛處,等於是割了他們的肉。

這些人自然不可能乖乖的聽話,乖乖的把自己的錢交出來,乖乖的解除自己的武裝。

好多覺得背景強大的,還有一些桀驁不馴的,便跳了出來。

有的直接鬨上了地方衙門,有的向京城求援,更多的人卻聯合了起來,想要抵製賈琮的政令。

那些商人們,也組織了起來,不願意交稅。

因為這個年代,商人也是不交稅的。

當然了隻是不交給國家,好多過路費都是要交的,隻不過是便宜了彆人。

這些人鬨歸鬨,但也沒有鬨得太過分。

頂多就是抗議而已,賈琮的威懾力還是不小的。

這也得益於,去年賈琮的清剿行動。

那一次可是殺了不少人,一些罪大惡極的,一些民憤極大的,一些占山為王的,還有一些流寇、馬匪,都趁機全部清剿了。

這次勒令那些地主、豪強,解除武裝,他們也是敢怒不敢言。

誰讓賈琮手握大軍呢,三十多萬大軍呢,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他們淹死。

雖然不敢明著反抗,但是讓他們乖乖聽話,他們也是很不甘心。

於是,賈琮的麻煩也來了。

政令頒布了半個多月,上門說請的,幾乎就踏破了門檻。

都是一些在遼東有頭有臉的人物,要麼就是在遼東,有一定的勢力,有一定的聲望。

京城那邊,也有好多大臣,來信勸自己,不要惹起眾怒,鬨得不可收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