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你說你的(2 / 2)





基於這一點,他也隻能讓這位老臣,繼續在辛勞一段時間了……

不出意外的是,這道旨意發出之後,朝中倒是有不少人覺得,天子開始優容科道,恢複聽言納諫的本色,所以,在此後的兩次早朝上,以王竑為首的幾個禦史,紛紛上奏,再請停罷造船一事。

但是,很快,朱祁鈺就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

朝堂上諫言歸諫言,可是,下給兵部和戶部的旨意,卻不僅沒有絲毫變化,甚至於,還催促二者加快進度。

畢竟,朱祁鈺隻說讓他們該上奏的上奏,該進諫的進諫,可沒說自己一定會聽……

一段時間過後,朝堂上下也看出了天子的態度之堅決,因此,也漸漸的都偃旗息鼓了。

王竑雖然仍舊堅持不妥,時常提起此事,但是,奈何他自己又做不了主,何況,這又不是什麽攸關社稷的大事,雖然王竑性格衝動,卻也不至於鬨出來什麽叩闕跪諫的過激舉動。

不過,有了王竑這麽個科道吉祥物在,朝堂上一眾大臣倒是放鬆了許多,在朝堂上也確實更敢開口了。

解決了這樁事,緊接著繞回來,便是京察一事了。

乾清宮。

依舊是王文,沈翼,金濂三大尚書,加上張敏,俞士悅兩個內閣大臣。

朱祁鈺坐在禦座上,看了一眼攤在自己麵前的幾份奏疏,道。

“沈尚書,你先來說吧。”

“謝陛下。”

於是,沈翼表情沉重的上前,開口道。

“戶部剛剛得報,南直隸,河南,湖廣等三府之地,已逾三月未雨,目前看來,這三府之地,基本上要顆粒無收,另有徐州,山東等處,雨水連綿,已過半月未停,若是再過幾日,雨水仍然不停,則災情恐怕要擴散到十府之地,而且,這還隻是全無收成的州府。”

“如果說,算上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的州府,此次災情之嚴重,恐怕要比去年江西旱災更甚數倍。”

“戶部已經緊急調撥了二十萬兩的賑災銀兩,命各地立刻籌集糧食,先行賑災,國庫中的糧食也在緊急出庫。”

“但是,如今看來,這些銀兩遠遠不足,按照陛下的旨意,從下個月開始,京畿之內所有官員的俸祿,以胡椒蘇木折三,剩餘部分統一折銀發給,朝廷儲備的所有糧食,全部優先供應征倭大軍和賑災之用。”

所以說,關鍵時刻,沈尚書還是頂得上的。

他的這番話,並不是在和在場的眾人商議,而且明顯已經和天子達成了一致,打算直接施行了。

話音落下,除了內閣的兩人之外,剩下的大臣意外之餘,心緒也同樣變得有些沉重。

他們早就聽聞了河南等地的災情,但是,卻沒想到這麽嚴重。

沈翼說完之後,朱祁鈺也開口道。

“大災之年,需要朝廷上下同心協力,這些日子,刑部又審結了十二樁案子,這些官員抄沒所得的家產,朕已經命人清點清楚,除掉一些古玩字畫之類,可以折成銀兩的,大約有三十二萬兩。”

“這次災情洶洶,所以,朕已經命錦衣衛將這些銀兩造冊,分赴給各受災之地或臨近之處的礦稅太監,由他們在各處就地購置糧食,購完之後,直接運送到府衙當中,用於賑災。”

“朕已經下旨給了這些礦稅太監,按照銀兩的額度,命他們在十日之內,籌集到所需的糧食,如若延期,重懲不貸!”

“除此之外,朕會下旨給受災各處的藩王,命他們竭儘全力救災,同時,借皇莊接納災民,力爭能夠平穩度過此次災情。”

整個朝廷上下,如果說有誰是對此次大災有所預料的話,那麽,就隻有朱祁鈺一人了。

既然早就知道,那麽,他必然不會毫無準備。

這也是他為什麽要先從大計開始‘開源’的原因所在,大計涉及到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外官。

正因於此,他們的家產一般也都在當地,當然,田宅的話,一般會購置在老家,但是總歸,大都不會在京城。

此次受災的河南,湖廣等處,被抓出來的官員不少,相較於由京城運送糧食,直接在當地購置,顯然更加便利。

當然,這麽做也有缺點,那就是,當地的糧商,肯定會借機哄抬糧價。

不過,在場的大臣們,卻並沒有一個人提出這一點。

不為別的,隻因為,剛剛天子的一句話,那就是,這些負責購糧的人,是分赴各地的礦稅太監。

以之前宋文毅在京畿附近的所作所為來看,這幫礦稅太監,基本上就是弱化版的舒良。

那些在官府過了文書,‘自願’買賣田地的鄉紳,都能被再次‘自願’賣給皇莊。

如今,有了皇帝的聖旨,他們又豈會收斂?

聽聽皇帝是怎麽說的,十日之內,必須按照拿到銀兩的額度,籌集到所需的糧食。

這句話的潛台詞是什麽?

那就是,不管什麽手段,反正十日之後,皇帝要見到糧食運到府衙,如果辦不好,那這些礦稅太監,恐怕也就回不來了。

如此一來,這幫太監們會瘋狂到什麽程度……

老大人們心中搖了搖頭,但是麵上,卻半句話都沒有多說,或許,換了某些急脾氣的科道過來,會對這種有違法度的事情提出反對。

但是,在場的眾人都明白事急從權的道理,何況,天子這副態度,也並沒有要征求他們意見的意思。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今天將他們這些人叫過來,應該是……

頂點小說網首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