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三章:有旨意(2 / 2)





如今,他毫無征兆的被特簡入閣,天子是什麽意思,其實已經很清楚了,更不要提,還有叚寔,他也是於謙此前在兵部時的心腹,俞士悅遞上去的那些奏本裏頭,可還有彈劾他和洪常等人結黨的,結果彈劾沒成功,反手叚寔倒是直接從正五品升成了正四品,這要是還看不出天子的用意,他們這些人,也就白在朝堂上混了。

唯一的問題是……

“懷公公,旨意我們接到了,不過,陛下早有前旨,朝中大臣入閣,例加尚書銜,這一次……”

相互看了一眼,張敏最終還是上前開口,問道。

這倒不是他冒昧,而是天子的確下過這麽一道旨意,但是如今,口諭當中,卻隻說讓俞山入閣辦事,並沒有說加銜的事,這讓在場的一眾大臣,又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無論如何,作為需要擬定旨意的閣臣,該提醒和確定的,他們還是要說的。

而不出意外的是,懷恩輕輕搖了搖頭,道。

“陛下下的旨意就是如此,至於別的,咱家也不清楚,諸位大人,若無他事,咱家就回宮去了。”

說罷,懷恩對著眾人拱手一禮,並不多說一句,直接便離開了。

看著對方離去的身影,在場的眾人神色各不相同,尤其是俞士悅,由剛剛的欣喜,變成了一絲隱隱的擔憂。

天子的這兩道旨意連發,從表麵上看,是在表明自己仍舊信重於謙,但是,不知為何,俞士悅卻總覺得,心裏仍舊有些不安。

這種不安,來自於俞山,卻又不單單是因為俞山,按理來說,朝中大臣入閣,加尚書銜已經是慣例,而且,俞山的資曆和品級,都不是夠不到尚書的人,他本就是三品侍郎,而且,從兵部轉調到吏部,政務經驗豐富,能力也不算弱,像他這樣的人,其實就是隻差一個契機而已。

因此,在這種當口下,俞山升任一個排名最末的內閣大臣,本不該有什麽問題出現的,可事實就是,天子在漳州知府,還有彈劾叚寔等人的處置上都很果斷,可偏偏在俞山入閣的這件事情上,卻有所保留,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歎了口氣,俞士悅一時也思索不透,天子到底是怎麽想的,隻能默默道了一句帝心難測,便轉回公房接著處理公務去了。

如今的局麵,也隻能是選擇相信於謙了,希望他這位老友的自信,並不是盲目的吧!

眾人各自散去,懷恩也回到了乾清宮,對著禦座上的朱祁鈺稟道。

“皇爺,旨意已傳到內閣,想必兩三日內,明旨便可發出,到各衙門了。”

聞言,朱祁鈺這才抬起頭來,眼中閃過一絲沉吟之色。

這次對叚寔等人的彈劾,還有漳州知府的舉薦,明擺著就是在針對於謙,這並不奇怪,朱祁鈺在看到這些奏疏的時候,曾經考慮過好幾種解決方案,其中就包括,直接站出來撐場子。

但是後來,在等著王文進宮的時間裏,他改了主意。

先是彈劾於謙的親信,隨後又是在漳州一事上出手,這一連串的動作,恐怕不是巧合這麽簡單。

這背後,一定有分量更重的大臣授意,或許是一個,又或許是好幾個,現在他還判斷不出來。

除此之外,這些人的目的到底是什麽,也不能確定,或許是和於謙有仇怨,想要落井下石,又或者是想要在開海一事上再做些文章,也未可知,畢竟,餘子俊和王越去福建,都是於謙舉薦的,而他自己,也是開海的堅定支持者,雖然說,於謙回京的時日不長,並沒有在公開場合上談論過此事。

但是他的立場,在朝中重臣的圈子裏頭,並不算是什麽秘密,攻擊於謙,未必就不是在阻撓開海。

而且,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又或者,還有什麽他不知道的緣由隱藏在背後,但是總歸,這件事情絕不簡單。

更不要提,這次出麵的人裏有羅綺,雖然說,他一直都安安分分的,並沒有和南宮有什麽牽連,但是,他畢竟是借著迎候之功升遷的……

所以到了最後,朱祁鈺還是沒有直接出麵撐腰,又或者說,這個腰沒有撐的那麽足。

朝堂之上的人,最喜歡的,就是觀細微處,他們此舉,明擺著是要試探朱祁鈺的態度。

如果說,朱祁鈺真的應了他們的這些彈劾,說不定他們反而會猶疑這中間有沒有什麽陷阱,而如果把事情做的太徹底,沒有任何的希望,他們又會縮回去,這顯然都不是朱祁鈺想要的。

所以,現在這個火候正好,撐腰了,但是又好像沒撐,這兩道旨意發下去,在某些有心人看來,必然是朱祁鈺這個皇帝心中也在矛盾猶疑。

一邊是覺得這些彈劾並不可信,仍舊對於謙十分信重,另一方麵,卻又按不下那若有若無的意思疑心,想要防備於謙太過勢大,兩種心態並存鬥爭之下,就出現了這四不像的旨意。

這樣的狀況,才更真實,也會更讓有些人,覺得自己能有機會,隻要推上一把,讓皇帝的疑心加重,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此一來,或許才能引出真正的幕後黑手……

天色漸漸陰沉下來,朱祁鈺抬頭,看著窗外又飄起的一縷縷雨絲,眼神有些冷冽。

朝堂之上,終究不可能永遠都是和和氣氣的,往常時候,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朝中的這一眾重臣之間,並沒有出現太激烈的爭端,但是,這種局麵,必然不可能長久保持下去,隨著朝臣們漸漸適應了他這個皇帝,隨著朝局漸漸平穩下來,勢必會有各種明爭暗鬥出現。

既然如此,那就讓他看看,這一次,到底是誰在背後攪弄風雲……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