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繼任人選(2 / 2)





但是,天子那邊,卻始終沒有什麽動靜,卻不知道,到底是有什麽打算……底下的流言版本多樣,甚囂塵上,但是,真正能夠觸及關鍵的,卻少之又少。

乾清宮中,除了仍然告病在家的左都禦史陳鎰,六部七卿,內閣大臣已然齊聚,而他們今天的議題,就隻有一個,那就是決定刑部尚書的人選。

這件事情,從最開始眾人嗅到風聲,到現在已經過了小半年了,金濂的奏疏被準,事實上,就標誌著,事情該塵埃落定了。

朱祁鈺坐在禦座上,看著底下侍立的一眾大臣,開口道。

“金尚書致仕之後,刑部尚書之職空缺,近些時日以來,朕接到了不少舉薦的奏疏,其中舉薦最多的,是右都禦史朱鑒,工部尚書陳循,內閣次輔俞士悅,內閣首輔張敏。”

“諸位皆是朝中重臣,今日便議一議,你們覺得,何人可以擔當此職吧!”吩咐了一句之後,朱祁鈺便不再說話,將時間交給了底下的大臣們。

眾人也是心領神會,刑部尚書的候選人有很多,但是,天子既然這麽說,那麽就說明,最終的人選,就要在這四人當中產生了。

這種狀況之下,按照慣例,備選的四個人,一般是不適合開口的,因為怎麽說都不合適,所以,眾人理所當然的,就將目光放到了最前頭的王文身上。

身為吏部尚書,他的意見,顯然是他們所有人當中,分量最重的。但是,讓所有人意外的是,就在王文準備開口的時候,一旁的陳循卻率先站了出來,道。

“陛下,臣蒙陛下厚愛,接掌工部數年,雖然自覺有所進益,但是,部務繁雜尚難理順,刑部掌天下刑案,職權甚重,臣此前並未有過刑案經曆,實在不宜接掌刑部,還請陛下明鑒,恕臣之罪。”話音落下,在場眾人都紛紛將驚訝的目光投向了陳循,就在被打斷的王文,一時都顧不上生氣,看著陳循的眼神,變得有些古怪起來。

所以這位陳尚書這是,主動退出?眾人品了品他的意思,心中念頭一陣翻動,雖然說,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在針對陳循。

但是,陳循真的就這麽乾脆利落的放棄了,還是讓他們覺得,頗有幾分不真實的感覺……不過,陛下麵前,一言既出覆水難收,不少人都停下了想要出言的衝動,看向了上首的天子。

果不其然的是,天子沉吟片刻,輕輕點了點頭,道。

“陳尚書忠心體國,朕知曉了,近來工部也的確事務繁重,離不得人,若是陳尚書調任刑部,朕還要重新再找一個工部尚書,確實不妥,既然如此,那陳尚書便繼續在工部任職便是。”

“謝陛下!”陳循拱了拱手,倒是沒有什麽特別的表現。不過,就在他將要退下的時候,天子卻忽然又開口問道。

“既然陳尚書覺得自己不合適,那麽,不妨說說,你覺得誰人可以擔當此職?”這話問的突然,但是,卻還是讓在場所有人的目光,又重新回到了陳循的身上,而後者也沒有怎麽猶豫,稍一沉吟之後,便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刑部事重,理當擇以能力,威望都足夠之人來擔任,內閣張首輔性格穩重,素有人望,俞次輔能力出眾,曾任大理寺卿,諳熟刑案,二位大人皆可勝任此職。”顯然,對於這個問題,陳循心中早有答案。

但是,他這個答案說出來,卻讓在場的眾人心中有些嘀咕。如今陳循主動退出刑部尚書的爭奪,固然是好事,但是他的這般答案,同時把張敏和俞士悅兩個人推出來……難道真的是想要徹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嗎?

不過,眼下不是想這些的時候,陳循表明了態度,便算是給這場爭奪拉開了序幕。

緊隨其後,王翱便站了出來,道。

“陛下,臣覺得陳工部所言有理,張首輔在朝中素有人望,名聲政績,皆受朝野上下讚譽,如今刑部群龍無首,正是需要一位老成持重之臣出麵穩定大局之時,故而,臣以為,命張首輔調任刑部尚書,最為妥當!”作為前任首輔,王翱之所以能夠成功轉任兵部,和張敏脫不開關係,在那以後,二人也算是結成了鬆散的政治聯盟,所以這種時候,王翱肯定是要推一把的。

不過,有支持的,就有反對的。王翱說完之後,吏部王文立刻就搖頭道。

“陛下,臣以為不妥,張閣老的確老成持重,但是,他剛剛升任首輔不到兩年,除了俞次輔外,內閣如今幾位輔臣,皆是入閣不久,也正是需要張閣老繼續坐鎮之時,故而,臣覺得還是俞次輔更為合適。”平心而論,王文和俞士悅並沒有深交,但是,這麽多年同僚下來,足夠讓王文清楚俞士悅的德行立場。

這位次輔大人,持身中正,但又不缺乏圓滑變通,單純從吏部尚書的角度來看,的確是他最合適。

王文說完,隨後,便是新晉的閣臣俞山,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俞山身為於謙此前的左膀右臂,自然跟俞士悅交情也不錯,更何況,他的上一任東家王文也是如此態度,俞山附和起來,自然是更沒有什麽壓力。

而隨著他的出麵,俞士悅已經明顯占得了優勢,而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是,跟俞士悅競爭的人,變成了首輔張敏,反而是外界傳的沸沸揚揚,好似給人一種若不晉升實在說不過去的朱鑒,被在場的所有人給齊齊忽略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向很少乾預官員調動的禮部胡大宗伯忽然出列,對著天子拱手道。

“陛下,方才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張首輔,俞次輔皆是能力出眾之人,想必也能夠擔當刑部尚書之職。”

“隻不過臣尚有一事憂慮,俞次輔如今兼任太子府詹事,掌東宮諸事,若俞次輔調任刑部,則勢必難以兼顧,東宮乃國本,若太子府詹事有所更動,則恐影響太子殿下學業。”

“故而,臣以為,朱鑒大人更適合接掌刑部尚書一職。”???話音落下,在場的眾大臣頓時驚訝不已,這還真是說啥來啥,他們前腳還在感歎,朱鑒時運不濟,即便是外朝的呼聲再高,可真到了最終決定的時候,卻沒他的份,結果緊接著立刻就有人出麵支持他。

而且,這個人還是一向八麵玲瓏,不喜歡沾染瑣事的胡大宗伯……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