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封賞(2 / 2)





但儘管如此,最終於謙的封賞也是令人十分豔羨,加封奉天翊衛推誠守正文臣,授正一品特進光祿大夫,加正一品右柱國,加封少師,準蔭一子為錦衣衛指揮使,一子為指揮僉事,依例追封三代,賜其妻正一品誥命夫人,準配享太廟。

別的也就算了,但是最後這一條,在傳出來的時候,簡直是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哪怕是現在,聽到宣旨太監已經明明白白的念出來的時候,眾臣心中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要知道,大明開國至今,配享太廟者,除了太祖時的二十一位開國功臣之外,便是太宗時的五個靖難功臣,而這二十六位配享太廟的功臣當中,隻有姚廣孝一人出身文臣,也就是說,於謙將是整個大明朝第二個以文臣之身得以配享太廟的人物,這份榮寵,不可謂不重。

可以說,單是這一條,便足以讓在場的文臣們揚眉吐氣了,要知道,配享太廟的待遇,某種意義上來說,可是比國公的爵位更要稀罕的,甚至於有些人已經恨不得於少保,不,應該叫於少師了,恨不得於少師現在就原地去世,把這個待遇給直接坐實了。

當然,這是玩笑話,這份殊榮之所以能夠成功被宣布出來,除了於謙本人的功績,天子的寵信之外,也還是因為這次勳貴們出的風頭太大,所以,文臣必須要推一個人出來殺殺對方的勢頭,否則的話,這種級別的待遇,早就跳出來一堆人反對了。

作為文臣的重頭戲,於謙是最關鍵的重點,但是,卻不是文臣封賞的全部。

畢竟,於謙的封賞再重,也隻是一個人,光他一個人顯然是不行的,所以,朝中的其他重臣,也撈到了一些封賞,六部的尚書,都禦史,內閣大臣,照例也都得到了一些金銀財帛的賞賜,不過這些都可以忽略,真正讓文臣們爭取的,是關於東宮屬臣的封賞。

這次南宮變亂當中,太子堅定的站在天子這邊,在得知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前去稟報天子,並且在整個過程當中,始終陪伴在天子的身側,這樣的舉動,無論底下如何議論,但是至少在現在,是應該予以賞賜的。

但是太子是儲君,所以,太子的這份功勞,自然應該落在東宮的屬官身上。

隻不過,在這一點上,朝臣卻罕見的出現了分歧,尤其是文臣當中,為此吵的不可開交。

一部分人認為,東宮屬臣的確輔弼有功,但是,畢竟在這件事情中沒有直接的作用,所以,應該按照輔弼之功算,不能按照平亂之功。

這一派的代表人物,以天官王文為首,包括戶部尚書沈翼,兵部尚書王翱,內閣大臣張敏等人在內。

另一部分人則覺得,太子便是東宮,太子的所作所為和東宮脫不開關係,所以,自然應該按照平亂之功封賞東宮輔臣。

這一派的代表人物,以刑部尚書俞士悅為首,包括工部尚書陳循,內閣大臣蕭晅,孫原貞,朱鑒等人在內。

事實上,年前的這段時間,朝堂上爭吵的主要內容,就在於此,甚至於,因為這個,勳貴們著實是看了好大的一番笑話。

要知道,平日裏這幫文臣都是聯合起來跟他們抬杠,結果這一回,關於勳貴們的封賞沒有什麽異議,反倒是他們自己的封賞吵的不可開交,著實是難以不讓人幸災樂禍。

當然,勳貴們看樂子,但是,真正浸淫朝堂的人,看的卻是裏子。

這番爭論,明麵上爭的是該如何敘功,但是實際上,爭的卻是東宮儲君之位。

還是那句話,太上皇鬨出了這樣的事情,東宮的儲位勢必再難穩固,儘管在這次的事情當中,太子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但是,太上皇被廢為庶人,事實上就意味著太子不僅失去了最強大的支持,更背上了一個沉重的負擔。

自此以後,東宮的法統,品性,能力,禮法所係將會受到全方位的質疑,事實上,朝中現在還沒有直接的言論出現,一方麵是因為南宮之事尚未完全塵埃落定,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天子目前,還在維護東宮,可哪怕如此,朝野上下,宮內宮外不停的試探,也已經開始了。

這次爭論,明麵上的核心是東宮屬臣,可實際上,其實就是在打壓遏製東宮勢力的發展。

朝中如此,宮中亦是如此,別人不知道,但是,朝中的重臣或多或少,對於後宮的狀況也大致有所了解。

往年家宴,向來在景陽宮舉辦,天子生母吳太後,向來偏愛貴妃杭氏,和中宮皇後關係冷淡。

但是,今年家宴,這位太後娘娘卻主動提議,將家宴改到坤寧宮舉辦,其中用意,豈能不引人深思?

當然,這個苗頭現在隻是初現而已,可是,可以預計的是,這種苗頭隻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盛……

宮中之事隻是插曲,朝堂之上爭論了許久,最終,還是天子裁斷下來,認為太子有功,不可不推及東宮輔臣。

因此,在這次封賞當中,除了東宮的一乾師傅獲得了象征性的賞賜之外,其他的一乾東宮屬臣,基本上都獲得了新的加封,諸如徐有貞,沈敬,倪謙等資曆最老的,甚至得到了除了東宮之外的差遣,可以實質性的參與到朝廷政務當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