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處置(2 / 2)





當下便有人出言道:「皇上,臣以為王振固然罪大惡極,其黨羽亦當誅殺,然如王道宏,周銓等人,雖阿附權勢,出入王振門下,為王振辦事,亦有大罪,然非罪不可赦,皇上新登大位,當以仁恕治天下,臣請宥其死罪,改為流放。」

有反對的,就有支持的。

「皇上,臣以為不妥,王振一黨,禍國殃民,葬送我大明二十餘萬官軍將士,三司議其罪狀,無不是十惡不赦之罪,此皆一人之禍耶?」

「非也,實則王振一黨諸人,合力而為,故王振一黨,無論罪行輕重,但凡為其親信者,皆當重處,非斬刑不可戒天下。」

朱祁鈺在上頭看著底下人吵架。

果然,文臣什麼時候都改不了這個壞習慣,剛開始兩邊還各自闡述理由,但是很快就變成了相互攻擊。

主張輕判的,指責另一邊嚴刑重典,殺伐過甚,不合聖人仁恕之道。

主張重罰的,就倒過來嘲諷另一邊婦人之仁,包庇罪人,其心不軌。

沒過多大會,兩邊就吵得不可開交。

當然,出麵的基本上都是禦史,六部郎官這些品階不高的官員,他們官職不高,在朝堂當中份量不重,說的過分一點,言行逾矩一點,也無傷大雅。

通常進行到這個階段,涉事相關的衙門掌印官,落到這件事情上,也就是主持三司會審的大理寺卿俞士悅,就該出麵調停。

要麼順水推舟改變主意,改為輕判,要麼再次申明自己如此處置的原因。

如果沒有同等級別的大員出言反對,那麼事情就該定下了。

如果有的話,那也就升級成了大佬們的爭鬥,變成另一個層麵上的事情。

到那個時候,就會重新進入新一輪的爭吵,甚至是持久好幾輪的爭吵……

這是朝會上的標準流程,朱祁鈺前世見過無數次這種場景,心裡自然門清兒。

然而底下吵了半天,俞士悅卻始終沒有站出來,腳下像生了根一樣,立在原地不動。

反倒是刑部侍郎江淵出列,道:「皇上,此次案情審理,乃秉上意而為,土木之事牽涉重大,王振一黨處置,亦當慎重,臣以為,若牽涉不深者,或可寬宥,然需聖裁!」

左都禦史陳鎰緊接著也出列,道:「皇上,王振一黨囂張跋扈,罪行累累,禍國殃民,需以重懲,然此事重大,三司已釐清一乾人等罪行,判罰懲處,臣亦以為當由聖裁。」

朱祁鈺的目光在大殿中央的三人身上一一掃過,嘴角泛起一絲玩味的笑容。

沒記錯的話,這次三司會審,由大理寺卿俞士悅主持,一同參加的,就是刑部侍郎江淵和左都禦史陳鎰。

現如今這三個人當中,作為主持者的俞士悅,在呈上結果後,便閉口不言。

江淵和陳鎰二人,一人主張「牽涉不深者,或可寬宥,另一人主張「禍國殃民,需以重懲」。

看似是相互對立,但是同時卻又都表示「需要聖裁」!

再看看立在前頭,眼觀鼻,鼻觀心的一幫尚書閣臣。

他明白了!

這哪是朝臣們在爭論該如何處置王振一黨,分明是在試探他這個新君,對這件事的態度!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