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抵達紫荊關(1 / 2)





紫荊關,南阻盤道之峻,北負拒馬之淵,近似浮圖為門戶,遠以宣大為藩籬。

如果說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聯合組成的外三關,是大明抵抗蒙古入侵的第一道防線的話。

那麼紫荊關,倒馬關,居庸關所組成的內三關,就是守衛京師的最後一道防線。

作為古往今來的兵家必爭之地,紫荊關曾被數次擴建,最近一次,是在永樂年間。

整個關隘的外牆,全部以堅固的長條石壘砌,城牆頂上以青磚鋪設,中間縫隙灌注石灰碎石,堅固無比。

紫荊關外,是長長的拒馬河。

南岸是小金城,為紫荊關的前哨城池,北岸是紫荊關主城,主城周邊有三座小城環繞,分別為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

這四座小城,加上紫荊關的主城,共同組成了被稱為京師咽喉的紫荊關。

一場大雪紛紛揚揚的灑下,天氣似乎也一夜之間,變得寒冷無比。

但是紫荊關的周圍,卻依舊忙碌無比。

小金城外,隨處可見擺設的拒馬樁,挖出來的壕溝,以及各式各樣的工事。

無數管著盔甲的官軍,忙來忙去,一刻不停。

拒馬河的河水平靜的流淌著,隻不過在這寒冷的天氣下,河水中已經夾雜著些許薄薄的冰渣。

作為距離京師僅有一步之遙的紫荊關,朝廷給予了充分的重視,鎮守此地的官員,是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陶瑾,及都察院左副都禦使孫祥。

青磚鋪設的城牆上,陶瑾和孫祥並肩而立。

寒風凜冽,吹動著二人的衣袍,孫祥道。

「陶同知,最新軍報,也先已破倒馬關,最遲明日,就能趕到紫荊關外。」

陶瑾今年四十餘歲,正是武將最年富力強的時候,聞言,咧嘴一笑,道。

「孫大人放心,白羊口和倒馬關的將士們,奮戰了這麼多天,為的就是給紫荊關爭取時間,本將身為紫荊關守將,豈能對不起他們的犧牲?」

「有本將在一日,就不會讓也先的馬蹄,踏過紫荊關一步。」

呼嘯的軍哨聲響起,伴隨而來的,是高高升起的狼煙。

「啟稟大人,我前方探子探得,有大批人馬,正朝紫荊關而來,距關外已不足三十裡。」

陶瑾和孫祥對視一眼,身體立刻就緊繃起來,孫祥沉聲道。

「本以為也先會修整一日,沒想到他竟如此著急,來的這麼快!」

相對的,陶瑾就從容的多,道。

「寒冬已至,也先自然著急。」

隨即,陶瑾轉過身,對身邊的副將沉聲開口。

「傳本將令諭,命在外修築的所有官軍,即刻撤回關內,從現在起,全關戒備,隨時候戰!」

身旁人連忙下去準備,不多時,原本略顯安靜的城池,就頓時喧囂起來。

原本便戒備森嚴的城牆上,陡然多了無數的值守的衛士,幾乎每隔兩三步,就有人警戒。

紫荊關地勢險要,兩側都是高高的山嶺,隻有兩條寬約三丈的道路可供行走。

這樣的地勢,嚴重限製了騎兵的行軍速度。

事實上,自從攻破了白羊口,真正進入到大明的邊防線之後,也先就被迫將大多數的騎兵,都改成了步兵。

關內的地勢,很少有大麵積的平原,更多的是山嶺和丘陵,尤其是像紫荊關前這樣的地勢。

步兵的行軍速度,反而要比騎兵更快。

「停!」

距離紫荊關已經不到五裡的距離,也先已經能夠遙遙的望見那座堅固的城池,於是他抬起手,對著大軍下達了命令。

「在此紮營,歇息一晚,明日攻城!」

…………

夜,也先的中軍大帳當中。

伯顏帖木兒從軍帳當中走出來,麵色有些為難,躊躇了片刻,他還是來到了另一側的軍帳當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