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相互吹捧(2 / 2)





這倒是實話,匠戶改製,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允許匠戶捐銀這麼簡單的。

大明定戶籍製度,是為了保證朝廷在隨時需要各種人才的時候,能夠保證有足夠的人手。

這是朝廷安定的根本。

要推行改製,必須要在保證這一條的大前提下進行,哪些地方能改,哪些地方不能改。

改了之後,如何保證官家作坊以及大規模營建的效率和質量,還有原本負責這方麵的官員調動。

方方麵麵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

若非是張敏這種工部老手,根本不可能在這區區兩個月的時間裡頭,拿出這麼一套完整詳實的方案出來。

因此上,陳循說自己撿了個大便宜,倒是真心的。

他接任工部尚書的時候,這套方案基本上已經完全敲定下來了,剩下的就是些細節的修改。

要說,張敏自己上奏,把功勞攬了去也不是不行。

但是張敏沒有,雖然說是打著自己的小心思,但是這個情,陳循還是要承的。

至少,他一上任就敲定了這麼個繁雜不已的方案,在外人看來,是有能力的象征,足以讓他初步站穩腳跟。

不過雖則如此,張敏也不敢托大,連忙起身道。

「陳尚書客氣了,這本就是工部一乾同僚數月來的成果,老夫豈敢貪功,交接公務本就是老夫應當做的。」

「再說,匠戶改製是個大工程,隻有這麼個方案遠遠不夠,接下來真正實行下去,才是重頭戲,所以真正的重擔,還是在陳尚書的身上。」

看著兩個人相互恭維的樣子,朱祁鈺也不由得失笑一聲,擺了擺手,道。

「這件事情,兩位卿家都有功勞,就不必推辭來推辭去的了,朕今日召你們過來,除了這樁事情,實際上還有另一樁要務,要和你們商議。」

話音落下,陳循和張敏頓時提起了精神。

事實上,他們對此也有所預料,畢竟,匠戶改製雖然重要,但是總歸是一直在穩步推進當中。

張敏辦事周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奏疏定期回報進度,天子沒有必要把他們再召集起來,專門說這件事情。

不過這對於陳循和張敏來說,卻是一樁好事。

工部在六部當中的排位不算靠前,陳循又是新官上任,怕的不是事情多,隻怕沒事做,這上任的三把火點不起來,才是最要命的。

至於張敏,他因為是工部侍郎入閣,理所當然的,在內閣當中負責票擬的也是工部的事務居多。

天子重視工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給他們二人展現的機會,自然是躍躍欲試。

相對於陳循和張敏二人的高興,一旁的沈翼卻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天子重視工部,沒什麼問題。

但是說工部的事情就好好說,乾嘛拉上他一個戶部尚書。

要說工部的事務,能夠和他這個戶部尚書有牽扯的,也就隻有花錢這一樁事情了……

果不其然,在三人各自不同的心緒當中,天子開口道。

「匠戶改製一事,既然已有方案,那麼過了年節,工部推行便是,朕會詔諭諸衙門配合。」

「除此之外,朕召你們過來,是想商議一下修築沙灣口堤壩一事。」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