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2 / 2)





「如今與土木之時如何相同?」

「彼時我軍大敗,也先氣勢正盛,欲揮師南下,圖我京師,自然不肯與我大明和談,放歸上皇。」

「但是如今也先大敗,狼狽逃竄,我大明京營重整,兵精糧足,天下承平,君臣一心,朝野上下皆翹首期盼上皇歸來。」

「反觀蒙古各部,瓦剌和韃靼局勢日漸緊張,頗有大動乾戈之意,如此狀況之下,我使團前去瓦剌迎回太上皇,也先豈敢阻攔?」

這番話說的理直氣壯,氣勢十足,讓朱祁鈺不由得將目光放到了他的身上,神色有些捉摸不透。

這個人他也知道,太上皇的心腹,曾扈從北征。

他和楊善,李賢三人,是土木之役當中,為數不多倖免於難的文臣。

土木之役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就算再怪罪,也怪罪不到他們這些扈從的普通文臣身上。

何況,他們幾個,都曾經隨前兵部尚書鄺野,在行軍途中力諫太上皇不可聽信王振之言,應儘快回師。

因此,歸朝之後,他們都官復原職。

甚至於,蕭維禎因為前段時間被派去邊境巡視有功,從右僉都禦史擢升為了右副都禦史。

蕭維禎此人,說實話,能力並不算特別出眾,但是巧言善辯,善於變通。

前世的時候,他雖然沒有參與南宮復辟,但是他卻在迎回太上皇一事上出了很大的力氣。

正是在他的力主之下,楊善才得以拿到使團正使的身份。

卻沒想到,如今事情兜兜轉轉,他還是冒了出來。

麵對蕭維禎的反駁,俞士悅冷笑一聲,道。

「兵精糧足,天下承平?蕭大人未免太過樂觀了!」

「遠的不說,如今西南苗亂,已經遷延年許,福建一代,民亂時有發生,寧陽侯招降的叛軍,降而復叛,再擾地方,我朝廷安撫民變尚且不及,何以言天下承平無事?」

「至於兵精糧足,更是無稽之談。」

「瓦剌一戰,我軍雖勝,但損失慘重,邊境各城池如今尚在修繕,國庫空虛,百姓疲敝,邊境尚有諸多小股騎兵,不時侵擾,令我邊軍疲於應付。」

「京城團營,雖在於尚書主持下,麵貌大有改觀,但五軍都督府上下懈怠,剋扣軍餉,不督操練,何以稱兵精糧足?」

蕭維禎一時語塞,他沒想到,自己一時不慎,竟被這俞士悅抓住了話頭,拿來大做文章。

平心而論,朝廷如今的狀況,的確稱不上太好。

不過所幸,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眼瞧著蕭維禎被駁倒,大理寺卿薛瑄頓時臉色有些不大好看,上前道。

「俞閣老所言,確是實情,但是這皆是朝廷內政,和迎回上皇並無阻礙。」

「我朝廷如今,也並非是要大舉出兵攻伐瓦剌,奪回上皇,而是要遣使和談,迎回上皇。」

「大明如今固然空虛,但是瓦剌同樣元氣大傷,絕不敢輕起兵戈。」

「誠如俞閣老方才所言,也先狡詐,若其勢力正盛之時,必不肯輕易放歸上皇,唯有如今,他元氣大傷,又有脫脫不花威脅,才會願意交好大明。」

「故此,如今正是迎回上皇的最好時機,若錯過此時,也先勢力再起,方才會陷上皇於險境……」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