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錦衣衛的未來(2 / 2)





仁宣年間也差不多,到了正統年間,王振橫空出世,更是將錦衣衛壓得抬不起頭來。

要說錦衣衛這些年有什麼發展,也就是太宗,宣宗數次巡邊的時候,錦衣衛的確在邊境留下了一些人手用於刺探情報。

但是哪有京城裡頭傳言的這麼邪乎,整體而言,錦衣衛的重心,還是放在京城裡頭的。

然而話說完了,盧忠卻發現天子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若有所思的望著他,片刻之後,天子開口道。

「盧忠,你可知錦衣衛和東廠不同在於何處?」

這……

盧忠一時語塞,沒答上來。

自從太宗設立東廠之後,錦衣衛和東廠的確有很多職能重疊,尤其是在偵緝消息方麵,很多時候東廠要比錦衣衛更強。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錦衣衛好歹是朝廷衙門,裡頭的人手大多都出自軍戶,這樣才能保證身家清白。

東廠則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打探消息方麵明顯更加拿手,而且東廠是宦官掌管,回報消息什麼的,也更加方便。

可以說,東廠設立之後,錦衣衛的職能其實被擠壓的很嚴重,若說還有什麼是錦衣衛能做東廠做不了的。

那就是錦衣衛有北鎮撫司,有詔獄,能夠抓人拿人,審案。

但是錦衣衛的審訊權,又和刑部,大理寺是重疊的。

如今朝中的文臣勢大,天子為了避免外界非議,也不怎麼將大案要案交給錦衣衛來審。

所以實際上,錦衣衛如今的地位,還是相當尷尬的。

見盧忠愣在原地,朱祁鈺也不責怪他,搖了搖頭道。

「傳言固然是傳言,可你就沒有想過,要將傳言變成實情嗎?」

這股流言是從哪傳出來的,朱祁鈺心裡大致也有些底。

根子在瓦剌一戰上,那個時候,朱祁鈺帶著朝中眾大臣製定邊防戰略。

但是當時,朱祁鈺因為先知先覺,有不少的消息來源無法解釋,於是索性便遮了過去。

恰逢當時,出了石璞的那樁事情,錦衣衛重新在朝堂上有了存在感。

於是朝野上下就紛紛猜測,是錦衣衛在暗中替天子刺探邊境情報,畢竟,天子深居宮中,若說有什麼力量能夠提前掌握邊境的局勢,也就隻能是錦衣衛了。

總不可能,真的是天子瞎猜的吧。

不過這都不是什麼緊要之事,重要的是,錦衣衛未必就不可能做到這些。

要知道,錦衣衛的力量,原本就不該囿於京師當中。

京城當中的情報力量,有東廠就夠了。

錦衣衛根植於軍戶,完全有能力在更廣闊的天地當中施展。

朱祁鈺沒記錯的話,越到明後期,錦衣衛的力量越偏重於地方和邊境。

到了萬曆年間,蒙古,遼東,倭國,朝鮮等各個地方,都能找到錦衣衛布置的人手。

在明後期的數次對外戰爭當中,錦衣衛的起到的力量,決然不容小覷。

盧忠也隱有所悟,實話是說,這些日子,他的確頗感到煩惱。

舒良是個能力很強的人,自從他接掌東廠之後,事事都辦的十分妥當,幾乎要把錦衣衛的風頭全給搶了。

但是如今,從天子的話中,他似乎看到了錦衣衛的另一條路。

在京城當中,東廠占著優勢,錦衣衛何必要在這方麵和東廠爭鋒。

天子說的不錯,錦衣衛根植於衛所軍戶,許多地方的千戶所當中,都有錦衣衛的人手直接聽命。

尤其是在邊境附近,當初太宗數次北征,錦衣衛皆有扈從,在邊境可是留下了不少人手。

如果把這些人都利用起來,那麼錦衣衛能夠起到的作用,絕對不是區區東廠可以比擬的。

想通了這些,盧忠抬頭望了望天子,卻正好見天子也望著他,口氣意味深長,道。

「盧忠,朕對錦衣衛寄予厚望,大明的邊境並不安寧,蒙古,遼東,西南,皆是錦衣衛可以大展拳腳之地,你不要令朕失望。」

果然如此,盧忠壓下心中的激動,立刻拜倒在地,道。

「陛下放心,臣定當不負陛下重望,儘心竭力報效大明。」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