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陳總憲的背刺(2 / 2)





一個優秀的上位者,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能夠體察底下人心裡在想什麼。

因此,見陳鎰如此大禮,朱祁鈺立刻便明白,他在擔心什麼,不僅溫言撫慰,稱呼上也從相對疏遠的總憲,變成了關係相對親近的先生。

陳鎰提著的心略放下了幾分,依言起身坐下,眼中卻閃過一絲動容。

他雖是永樂朝便已入仕,但是真正進入中樞,卻是在宣德末年。

所以實際上,他接觸最多的天子,除了眼前這位,就是遠在迤北的太上皇。

哪怕知道這樣有所不敬,但是陳鎰有些時候,還是忍不住將兩者做對比。

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換了迤北那位,聽聞這等消息,早已經雷霆大怒,別說看不出來,就算是能察覺到,也不會顧及臣下心中的小小不安。

但是當今天子,不僅能夠立刻察覺他的異常,而且還會變著法的安穩他的心緒。

說什麼「先皇曾稱讚先生性格剛正,能恪守心中之道」。

陳鎰心裡跟明鏡似的,這九成九是假話。

倒不是陳鎰對自己不自信,宣德年間,他雖然大多時候在外巡撫,但是也不是沒有回京述職,見過先皇。

但是他那時官位不算顯赫,先皇並沒有在公開場合稱讚過他。

要說私下裡,倒並非不可能,可就算是有,也絕無可能是眼前這位陛下能夠知曉的。

且不說先皇駕崩之時,這位陛下才十歲,就單是以這位陛下的身份,先皇也絕不會在他的麵前,談論和外朝相關的任何事情。

所以天子這麼說,九成九隻是在安他的心。

明白過來之後,陳鎰反而不慌了,安穩的坐下,開口道。

「先皇謬讚,臣愧不敢當。」

「先生不必自謙。」朱祁鈺見他如此,臉上也露出一絲笑容,這一節便算是揭過,繼續開口道:「此事重大,還請先生詳述。」

陳鎰低頭,整理了一下語言後,方開口道。

「今日臣在府中休沐,午後,羅通上門,先是詢問臣對於互市一事的態度,臣不疑有他,便言互市之事,往年亦有此例,但實行下來,有頗多弊端,況大明如今和蒙古的關係特殊,此事需善加斟酌。」

朱祁鈺在一旁聽著,不由會心一笑。

他剛剛說的,不全是假話,先皇稱讚是假,但是對陳鎰的評價,卻正是他自己的看法。

陳鎰,是有自己的原則的。

互市的事情,這些日子在京中鬨得沸沸揚揚,陳鎰不可能看不出來,這件事情背後有朱祁鈺的授意。

但是他還是大大方方的,當著朱祁鈺的麵毫不諱言的表達了自己不讚成的態度。

「陛下,互市一事,並非簡單的交易,其中風險頗大,不僅是互市軍民的安全,還有……」

不過陳鎰這麼一說,差點沒收住,直到他發現天子饒有興致的盯著他,才察覺到自己有些跑題,訕訕的笑了笑,又轉了回來。

「總之,臣對這件事情持反對態度,這件事情並不是什麼秘密,臣在都察院的時候,和不少同僚探討過此事,羅通當時附和了臣一番,然後便提到了王文擅作主張,私自和脫脫不花達成互市約定的事。」

說著,陳鎰將羅通當時對他說的話,一五一十的轉述了過來。

「……此等膽大妄為,蒙蔽君上之輩,竊據天官之位,實乃吾輩之恥,總憲大人,我等身負風憲之責,豈可對此等狂悖之事坐視不理?」

「……如今都察院當中群情激奮,朝中大臣也對此事多有不滿,隻可惜早朝唯有掌道禦史方有資格參與,恨不能直諫陛下。」

「……總憲大人放心,朝中多位同僚已經打算好了,隻要朝議之上,王文等竊國弊君之輩,混淆黑白,強行推動互市,諸位同僚便齊聚午門外,求見陛下,定還朝堂一個朗朗乾坤。」

「……隻是,吾等雖有報國諫君之心,卻恐官低位卑,不能得見天顏,翰林一脈,高次輔已經打算出麵陳情,吾等身為科道風憲,清流言官,豈可落於人後?」

「故此,羅某受諸位同僚所託,請總憲大人,明日務必出麵主持大局。」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