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積極的於謙(2 / 2)





於謙掃了一眼那個跳出來的禦史,旋即便道。

「陛下,長久以來,我大明與蒙古交戰不斷,太祖,太宗,宣宗都曾北征蒙古,連年交戰,以致國力損耗,如今瓦剌戰敗,大明天威宣赫,正當時議和之機。」

「如今蒙古各部四分五裂,也先崛起勢頭正盛,若聽之任之,則蒙古各部再次統一,必威脅我大明,兵部早有打算,上奏陛下,以羈縻政策,拉攏蒙古弱小部落,令其不斷內亂,保邊境安寧。」

「故此,臣以為如今之時,正當開放互市。」

不得不說,於謙在眾大臣當中的威望還是很高的。

他的話說完之後,底下有不少的大臣都陷入了沉思當中。

不過,片刻之後,也立刻有大臣站了出來,開口道。

「於尚書所言不無道理,但是此次蒙古使團入京,氣焰囂張,全無臣服大明之意,固我有議和之意,恐對方並無講和之心。」

這其實才是關鍵,鴻臚寺遞上的那份奏疏當中,寫到了很多的條件,口氣也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是讓老大人們最感憤怒的地方。

然而,對於這個,於謙顯然也早有準備,沉吟片刻,開口道。

「此事不必擔憂,鴻臚寺呈遞上的信函,乃是脫脫不花所寫,多有狂妄之意,但是蒙古部落繁多,不必局限於汗庭。」

「這些日子,本官奉陛下聖命,前往鴻臚寺接待特使,其中有不少人來自各個部落,他們轉述了各部首領對大明的敬意,表示願意臣服,接受大明的冊封。」

這又是一顆炸彈。

誰也沒有想到,於謙不僅是這麼想的,竟然還真的跑到鴻臚寺去見那幫使節了。

回想了一下鴻臚寺的那份奏本,似乎,真的隻有脫脫不花的那份信函,口氣狂妄,其他幾份各部首領的信函,言辭都還算恭敬。

這還沒有結束,於謙繼續開口道。

「眾所周知,此次瓦剌一戰當中,脫脫不花率先撤軍,我大軍方能取得戰機,大獲全勝,此一役後,也先與脫脫不花必有一戰,如今也先強盛,若擊敗脫脫不花,統一蒙古,勢必成我大患。」

「互市一開,雙方實力均衡,草原內亂不止,大明方能長治久安,如此自然是利國利民之事。」

通常情況下,在麵對外敵的時候,文臣們都是比較心黑的。

有聰明的人,很快就想到,這一招完全可以一直玩,也先敗了,那麼大明可以改變互市的對象,再造出一個也先,讓草原各部,永遠陷於戰火當中。

這可比什麼重稅之類的,都能打動老大人們的心。

畢竟,收稅多了,肥的是戶部,但是邊境如果能夠安寧,對於整個朝廷來說,都是大好事。

殿內湧起了一陣議論之聲,原本持反對態度的許多大臣,漸漸的都趨於倒向支持。

當然,不僅僅是剛剛的一番辯論,更重要的是,於謙的堅決態度,起到了很大一部分作用。

自從前任天官王直致仕之後,朝廷當中威望最高的,就數禮部的胡濙和兵部的於謙。

胡老大人日常睡不大醒,所以如果單論威望的話,於謙在朝堂之上,可以說是無人可及的。

畢竟,這一任的天官大人,受的非議頗多,有點撐不起百官之首的名頭。

再加上,於謙一站出來,便算是戶部和兵部兩個要害部門一起出手,份量著實不輕。

說起來,這件事情還真的夠讓人意外的,明明這件事情得利最多的應該是戶部,結果如今,態度最堅決的,卻是需要出兵出力,但是落不著什麼好處的兵部。

這不由讓老大人們對於謙的敬佩再深了一層。

隨著議論聲漸漸落下,朝臣之中又站出了一人,卻是翰林修撰裴綸,他上前道。

「陛下,脫脫不花與也先如今敵對,若同意互市,也先一怒之下傷及上皇,吾等豈非千古罪臣?」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