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出現了分歧(2 / 2)





「所以對於他們來說,三弟的存在固然值得重視,但是卻並非不可替代,尤其是經過會昌伯一事之後,孫太後明顯對英國公府有所忌憚。」

「我在詔獄之時,三弟頭一件事就是囑咐我,始終要保持清醒,不要被表象蒙蔽,焦敬等人要救三弟是因為這麼做對他們有利,一旦損害宮中的利益,那麼他們絕對會立刻轉頭放棄。」

說著,張輗嘆了口氣,真誠的望著陳懋道:「舜卿兄,隻有我們這些世代相交的勛貴府邸,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這話其實說得有些偏頗,但是確是事實。

勛貴之間的聯係,雖然也是利益聯結,但是因為世代相交,親近的幾家之間,早已經結成了利益共同體。

這中間的關係十分複雜,首先便是最淺顯的舊部關係。

英國公府,寧遠伯府,定西侯府,陽武侯府,這幾家府邸,老一輩都是一同在戰場上廝殺的,好幾位都是過命的交情。

以此為基礎,幾家府邸相互結成姻親,或多或少都沾親帶故。

再進一步,憑藉著如此親近的關係,各家的嫡係,旁係子弟,被安排進對方執掌的都督府,衛所,邊城當中,被相互提攜。

陳懋和蔣貴當年屢次出征的時候,隊伍裡的年輕參將,不知有多少都是親近府邸的後輩。

他們被護持著,在戰場上立功,然後步步升遷,重新建立起袍澤之情。

然後繼續相互結親,互相提攜。

這樣接連幾代人積累下來,他們幾家府邸之間,形成了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牢牢的被捆綁在了一起。

這也是張輔死後,英國公府依舊能夠控製五軍都督府的原因,裡麵有相當一批人出身勛貴,和英國公府有或多或少的關係。

所以說,張軏儘管迫於無奈,但是卻願意讓任禮來暫時掌管中軍都督府,而不怕他奪權。

而張輗敢在使團被抓的原因都沒有弄清楚之前,就去聯絡那幾家親近的府邸,讓他們幫忙搭救張軏。

相比之下,任禮雖然同是勛貴,但是他崛起太晚,和老牌勛戚之間聯係太弱,即便是勉強擠進了圈子裡,也不被看重就能夠理解了。

勛戚之家,傳承越久才越值錢。

這番道理,陳懋自然是明白的,沉吟片刻,他點了點頭,道。

「不錯,的確隻有咱們這些人,才是真心想要救三爺的。」

雖然說平日裡,陳懋和張軏都是相互客氣的稱呼著,但是實際上,二人是實打實的姻親關係。

陳懋的嫡二孫女,嫁的就是張軏的庶長孫。

與此同時,陳懋也敏銳的察覺到了一些東西。

張輗說英國公府和焦敬之間,是利益聯結,因為目的一致才走到一起,那麼換而言之,當他們不可信任的時候,說明接下來張軏的籌劃,會損傷他們之間的利益。

輕輕的嘆了口氣,陳懋問道:「二爺,你剛剛說,在野狐嶺,三爺分別囑咐了許彬和蕭維禎不同的供詞,還說三爺的打算,是和蕭維禎一起指證許彬,可是實話?」

張輗麵色淡然,沒有點頭也沒有要求,隻是開口道。

「話當然是實話,但是老夫當時同樣也說了,具體如何做,要看京城的局勢而定,但是有一條可以肯定的是,三弟既然要脫罪,就要徹徹底底的脫罪。」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