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最大贏家竟是……(2 / 2)





焦敬有心想要開口再說些什麼,卻忽然感到殿中的氣氛不大對。

轉過頭瞄了一眼,卻見不少的大臣,尤其是文臣那邊,神色都頗為複雜。

甚至於,有些上了年紀的老臣,已經止不住的抹著眼淚。

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文臣當中便有人站了出來,拜倒在地道。

「陛下賢德仁愛,實乃天家之福,萬民之幸。」

「列祖列宗在上,陛下孝悌之心感天動地,臣等敬服。」

「陛下聖明,德行昭然若此,實乃祖宗庇佑也。」

越來越多的大臣冒出來,紅著眼眶讚譽天子仁德,孝悌,乃賢明之君,沒過半刻,殿中就黑壓壓的跪了一大片。

焦敬頓時感到手腳冰涼,他終於反應過來,天子到底在做什麼。

從焦敬的角度出發,他並不關心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隻關心太上皇的聲譽能不能保得住。

但是,從文臣們的角度出發,他們又何嘗會關心真相嗎?

問不問袁彬,能問出什麼,對於朝臣們來說,根本就無關緊要。

如天子所說,案子審到現在,無論詔旨是真是假,使團之罪早已經無可推脫。

就算是能夠改變局麵,又豈能和天子此刻所表現出來的,孝悌尊親之義相比?

一個仁德孝悌的聖天子,在朝臣們看來,比一切都重要。

所以,哪怕袁彬就在朝上,哪怕審一審他費不了任何的工夫,天子這一番話說下來,袁彬都不能再審!

這個理由,光明正大到沒有人可以反駁,除非有誰想跟整個儒學為敵。

在這一刻,焦敬終於意識到,這件案子沒有希望了。

不審袁彬,那麼所有的證據和供詞,指向的都是太上皇不顧邊境百姓,為保己身,命使團泄露軍情,取得也先信任,伏殺喜寧。

哪怕最後不以此為結論,但是這些證據和審案細節一旦公開,誰又能看不出來呢?

於是,在群臣激動的神情當中,朱祁鈺繼續開口道。

「來人,給袁彬鬆綁。」

「錦衣衛校尉袁彬,於迤北之地,虜營之中,隨侍太上皇身側,奮身護太上皇周全,忠心可嘉,勇氣過人,著授世襲指揮僉事,加授廣威將軍,另賜宅邸。」

「命為使節,待和談之後,仍回瓦剌隨侍太上皇身側。」

群臣們略微有些驚訝,他們雖然已經想到,天子說要酬謝袁彬,不會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但也沒想到出手這麼大方。

大明的爵位隻有公,侯,伯三等,非社稷軍功不授,但是在爵位之下,還有世官九等,同樣可以傳給子孫。

世襲指揮僉事,是正四品的世官,僅次於指揮同知和指揮使,若是通過兵部的選拔,甚至有機會直接轉成四品實職武官,份量著實不輕。

更何況,天子還加授了廣威將軍,這廣威將軍乃是散階,但是這種散階,通常是與實職相匹配的。

袁彬原來不過是一個連品階都沒有的校尉,能得如此升賞,著實稱得上是厚恩了。

而且,這隻是暫時的,一旦太上皇歸朝之後,袁彬的官階,說不定還能再往上提一提。

在各種各樣或是羨慕,或是質疑的目光當中,袁彬被鬆了綁,取掉了塞在嘴裡的布條。

禦階之上,天子麵色溫和的望著他,道。

「回到瓦剌之後,好好侍奉太上皇,朕在京城當中,期盼卿能好生照料太上皇,早日一同歸朝。」

雖然一直不能說話,但是剛剛的奏對和天子的一番感慨,袁彬全都落在了眼中。

經歷了這一切的袁彬,心緒萬千,複雜之極。

無數話語在他的喉頭滾過,到最後卻隻是道。

「臣袁彬,謝陛下隆恩,定不負陛下所託。」

朱祁鈺點了點頭,揮手示意他退至一旁,然後目光落在使團三人身上,變得肅殺起來,道。

「使團一案,已有定論,許彬,蕭維禎,張軏三人,身為朝廷使節,擅自泄露軍情,回京之後,欺瞞朝廷,負隅頑抗,罪不容赦,俱判斬刑,擇日行刑!」

「此外,傳諭邊境諸將及朝廷文武大臣,自即日起,太上皇未歸京師之前,一應禦物,聖命,不必辨其真偽,俱不得遵,謹防虜詐。」

說罷,沒等大臣們有所反應,朱祁鈺便揮手道。

「今日到此為止,退朝!」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