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清流博弈(2 / 2)





果不其然,遞上了奏疏,胡老大人像是完成了任務一般,一躬身便移步回了朝班之中。

見此狀況,群臣神色各異,王文一臉怒意,朱鑒卻麵露喜色。

而仍在大殿中的餘儼,眉頭卻擰了起來,不過,他心裡知道,胡濙這種級別的大臣,做出的決定,他根本乾預不了。

所以,定了定心神,餘儼繼續道。

「大宗伯所言,文武百官都聽到了,東宮出閣,儀製之上並無難處,所以,朱閣老奏疏當中所言,不合禮製,實乃無據可依。」

說這話,餘儼漸漸的又找回了屬於自己的氣勢,道。

「至於第二處,朱閣老說不備屬官,會令太子成一腐儒,更是無稽之談,餘某想問,哪家的孩子,三歲之時便開始接觸國家大事?」

「太子縱為儲君,但也終歸隻是孩童,朱閣老隻看到了建文之禍,可曾看到殿下如今的年紀,根本無力駕馭政務?」

「還有最後一處,餘某隻想問一句,陛下聖明仁德,對東宮太子,亦儘心儘力,朱閣老從何處看出,陛下有易儲之心?」

這一番話說下來,餘儼的氣勢越來越足。

話到最後,他上前兩步,站在朱鑒的對麵,聲色俱厲,道。

「朱閣老,天子對你深恩厚德,屢次倚重提拔,然則你方一入內閣,便掀起黨爭,攪動朝堂輿論,如今又不顧東宮現狀,強行為東宮備府,更有甚者,謗言陛下,有辱聖明,到底是何居心?」

麵對餘儼的詰問,朱鑒倒是平靜的很。

他心裡清楚,自己提出的幾點理由,本就不夠充足,餘儼的反駁,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他既然敢這麼做,自然也並非全無把握。

微微一笑,朱鑒開口道。

「餘大人不必給老夫扣大帽子,東宮乃是儲本,一應安排自當慎重,何況,太子殿下和陛下乃是叔侄,並非父子,因此,民間對此本就議論有加,老夫自然清楚,天子聖明仁德,但是,鄉間百姓愚癡,不能體察聖心,正因於此,老夫才建議陛下為太子殿下備府,以昭明聖心。」

「至於,太子殿下是否年幼,能否承擔政務之重,太上皇行出閣禮時,比如今的太子殿下還要年幼,既有先例可循,何有不妥?」

這話說出來,朝臣當中頓時掀起一場議論。

這位朱閣老……

當真是敢說啊!

這幾句話,無異於將天子逼到了死角,仿佛天子不同意為太子殿下備府,那麼在民間百姓的眼中,就成了篡奪侄子皇位之輩了。

說的冠冕堂皇,但是底下聽的人卻心驚膽戰。

誠然,無論在朝上民間,都有這樣的言論一直不絕,但是,卻沒什麼人敢說出來,因為誰也不知道,天子到底有沒有這個心思。

或者換句話說,無論天子有沒有這個心思,這句話說出來,都必然會惹得天子不悅,到時候那後果,誰也無法預料。

果不其然,麵對朱鑒明褒暗貶的話,天子的臉色也隱有冷峭,但是,他老人家仍舊什麼都沒有說。

相對的,倒是底下的餘儼的神色一滯,一時竟沒有說出話來。

倒不是被朱鑒駁倒了,而是覺得荒謬。

不錯,太上皇的確是兩歲多就行了出閣禮。

但是,當時的情況,誰不清楚?

彼時,先皇登基數年,始終沒有皇子降生,方得一子欣喜若狂,加之當時的孫貴妃,如今的孫太後又是寵妃,迫不及待的,先皇就將太上皇冊封為了太子,次年就舉行了出閣禮。

但是這二者豈可同日而語?

當時的太上皇出閣,更多的是儀典性質的。

出閣禮是行了,府官也備置了,但是實際上,太上皇仍養在宮中,直到五歲左右,才真正的開蒙讀書。

以至於當時的很多大臣,對此都頗有非議,覺得先皇逾越禮製,操之過急,折騰的朝廷上上下下都不安寧。

更不要說,如今的情況,太子殿下之所以要出閣,是為了蒙學。

要是備置了屬官,那麼每日所學必然要加入政務,而一旦加入政務,就像語言所說的,三歲的孩子,又能懂得什麼國家大事?

朱鑒此言,明顯就是在胡攪蠻纏。

餘儼愣怔了片刻,正欲反駁,然而這個時候,殿中卻又站出來了一人,道。

「陛下,臣亦以為,太子既然出閣,自然當備屬官,縱然殿下一時不預政務,但是為儲本計,朝廷總要早做準備。」

大理寺卿,杜寧!

誰也沒有想到,第二個站出來發聲的三品大員,竟然會是這位。

要知道,大理寺卿雖然在官職上,隻比六部侍郎稍強一些,但是,杜寧的身份有些特殊。

他是翰林清流出身!

尤其是在高穀,彭時,商輅等人接連被貶之後,翰林出身的官員,在朝中越發的稀少了。

但是就算在稀少,這支勢力在朝中依然地位不低。

一是因為,翰林清流本就是士林當中的頂層,第二則是因為,翰林一脈,在朝中還有一位中流砥柱。

工部尚書,陳循!

於是,不少大臣立刻反應過來。

如今的翰林院,雖然是蕭鎡執掌,但是,從蕭鎡上任之後,朝廷連一屆會試都沒有舉辦過。

所以,理所當然的,蕭鎡在翰林院中,事實上沒有屬於自己親自提攜起來的門生。

而下一次的會試,恰恰便是這個年後。

作為朝廷的官員儲備庫,翰林院最重要的一個職能,就是為東宮儲備人才,換句話說,東宮如果這次能成功備府,那麼陳循一係的清流勢力,將是得利最大的。

這個機會,稍縱即逝。

如果說這次東宮沒能備府,那麼最遲要遷延到四五年以後。

到那個時候,會試至少舉行了兩屆,翰林院有了新鮮血液湧入,在蕭鎡這個新任學士的主持下,東宮屬官的金貴位置會最終花落誰家,可就說不準了。

餘儼的心中一驚。

他沒想到,這件事情不知不覺,竟然成了清流一脈之間的博弈?

抬頭一看朱鑒,卻見對方臉上帶著笑容,平靜的看著他,怎麼看怎麼帶著一絲得意……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