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人從哪來?(2 / 2)





但越是如此,私墾田便愈演愈烈。

而且,更無解的是,由於私墾田不用繳納稅賦,所以,雖然開墾起來很艱難,但是一旦開墾出來,很多時候,邊軍往往更願意耕種私墾田。

因為如此一來,他們能夠得到的糧食,比耕種軍屯還要更多,畢竟,軍屯的稅賦很高,有相當一部分,需要上繳朝廷統一安排。

軍屯要推行下去,無非在於田地和人。

侵占軍屯讓田地變少,私墾田泛濫讓耕種軍屯的邊軍減少,沒有地,沒有人,軍屯逐漸崩潰是自然而然的事。

軍屯一旦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那麼邊境的軍費支出將完全依靠國家財政,到時候,可真的是天天拆東牆補西牆了。

所以,整飭軍屯是必須的。

老大人們在看完了奏疏的前半部分之後,也不約而同的升起了共識。

但是,到底該如何做,卻的確也讓人犯難。

於是,稍稍閉目消化了一番軍屯的狀況,老大人們便翻過了關於軍屯的現狀描述,將目光落到了後半部分,也是這次的重頭戲,即,到底該如何整飭軍屯的糜爛。

見眾人都消化的差不多了,於謙也沒有遲疑,跟著眾人的進度,繼續道。

「針對於軍屯的現狀,兵部進行了多次的部議,並最終粗略的敲定了諸位如今看到的整飭章程。」

「這份章程概括的說,分為三個大的步驟。」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清丈田畝,兵部此次預計將聯合都察院,派出六十名欽差禦史,奔赴各地丈量軍田,官田,民田,並對其田地的所屬狀況,進行統一的清丈。」

這句話剛說完,底下不少大臣,立刻便抬起了頭,眼中皆是有些意外,他們早就知道,兵部這次會有大動作,但是,卻沒想到,一上來就是這麼大動乾戈。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吏部的王文,他皺著眉頭問道。

「六十名欽差禦史?都察院哪來這麼多的人手?」

他沒有去質疑需不需要這麼多,因為以如今軍屯的糜爛狀況來看,想要徹查,必須要一地一地的細細犁上一遍。

邊境大大小小的關隘城池,有上百個,即便是六十個禦史撒出去,每個人要負責的區域還是很大的。

但是問題就在於,朝廷根本抽調不出這麼多的官員。

六科十三道,常備的給事中,禦史大約在一百二十員左右,經過前半年的京察,狠狠的黜落了一批,如今大概隻有八九十人。

但是須知,這些禦史都是有差遣的,這八九十人裡頭,至少有七十員以上,都要奔赴各地巡查,這是都察院的日常執掌。

如果說要停掉的話,那麼整個朝廷會對地方失去掌控,這是朝廷絕對不可能接受的。

即便是剩下的這一小部分,也都各有執掌,大多都是負責都察院的日常工作,然後備用於各地臨時需要抽調。

所以,一下子要抽調六十名禦史,人從哪來?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