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指東打西?順手牽羊?(2 / 2)





於是,所有人肉眼可見的看到,天子的臉上,竟浮現出了一絲疑惑的神色,隻聽得天子道。

「大塚宰,翰林院,為何會有這麼多人?」

這一句話給在場的老大人們乾懵了。

天子這到底啥意思?

咋的,您是今天才知道,翰林院有這麼多人嗎?

再說了,這有什麼不對嗎?

眼瞧著眾人疑惑的樣子,天子的眉頭迅速皺了起來,顯然,有些生氣了。

這個時候,自稱最了解天子的王老大人,也終於反應了過來,道。

「陛下容稟,翰林院之製,乃洪武十四年所定,依製,翰林院設學士一人,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各二人,侍讀二人,侍講二人,修撰三人,編修、檢討各四人,如今翰林院之官,的確多於定製。」

王文這麼一說,其他的大臣們,也頓時反應過來了。

能夠在今天進到大殿裡頭的大臣,除了宗室和勛貴之外,無不都是博聞強記之輩,對於朝廷的諸多典製流變,不說爛熟於心,也至少都有了解。

的確,從製度層麵而言,翰林院其實不應該有這麼多的官員。

但是,這實際上是個歷史遺留問題。

剛剛王文說了,翰林院的員額製度,是洪武年間定下的。

然而,庶吉士的製度,卻是永樂二年才定下的。

按照翰林院原本的設計,一甲前三名可以進入翰林院,直接授官,而會試是三年一考,剛好掐著對翰林院官員的考核年限。

所以,正常狀態下,每隔三年,吏部會對翰林院的官員進行一次考核,優者擢升,劣者貶謫,騰出來的位置,給新晉的一甲進士。

但是,由於永樂朝多了一個庶吉士製度,這個循環就被打破了。

一甲的進士仍然是直接授官,但是,庶吉士散館之後,也會留在翰林院,這就導致了翰林院嚴重的超額。

日子久了,以至於朝臣們都習慣了。

就好像翰林院的這些官職,除了掌院學士和佐貳官之外,其他的都是無定額的,有多少授多少。

但是,反應過來之後,老大人們心中便頓時一驚。

難道說,天子這是早就盤算好了,要順手收拾翰林院?

再往細了一想,好像天子的確從登基以後,就對於翰林院一直都不太親近,而且……

老大人們環顧四周,這才反應過來,作為前任掌院學士,最能夠解決翰林院問題的工部尚書陳循,沒有被召見。

事實上,就在王文說這些話之前,所有人都沒有往這方麵想,畢竟商議軍屯的事情,和工部的確扯不上什麼關係,陳循沒有被召見屬實正常。

但是,往深了再想,真的是如此嗎?

兵部的奏疏,於謙的打算,別人不知道,但是要說他提前沒有向天子稟明,老大人們是決然不信的。

那麼,如果天子真的打算讓庶吉士轉調科道,讓陳循過來,應該是最好的辦法。

畢竟,這些庶吉士和已經授官的編修,修撰不同,雖然和陳循有師生情分,但是,既然是庶吉士,說明沒進翰林院幾年,而且,新的掌院學士,也是他們的老師。

所以,如果有可能將他們調出來,陳循應該是十分樂意的。

但是,天子沒這麼做,這其中意味,可就值得深思了……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