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保守與激進(2 / 2)





俞士悅的這個辦法,應該算是比較中庸偏保守一些的,當然,也是最穩妥的法子。

然而,他的這個法子,卻立刻遭到了於謙的反對。

「俞次輔此言差矣,清丈田畝非一日之功,都察院禦史人手雖然不足,但是,朝廷也並非一時之間便要所有人共同奔赴各地,所以,春闈和整飭軍屯一事,並不衝突。」

這話一出,俞士悅不由有些無語。

我說於少保,你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

俞士悅當然明白,春闈和整飭軍屯並不衝突,但是這是核心的問題嗎?

似乎是感受到俞士悅的目光,於謙的臉色也變得有些慎重,沉吟片刻,他繼續拱手道。

「陛下,臣以為,朝廷既定大政,那麼必然會有重重阻力,如今瓦剌情況未明,若是貿貿然叫停整飭軍屯之事,一則引朝野上下猜疑,二則會令邊軍挾寇自重。」

「再有就是,臣雖未有錦衣衛這般消息渠道,邊境近期的異動,兵部也有注意,臣已擬令陝西,甘肅等處地方開始囤積糧草,並擬令備倭軍,兩江漕軍及京營加緊操練,以備不時之需。」

「倘一邊境真有不虞,隻要邊軍並非一觸即潰,望風而逃,稍加抵擋,則朝廷便可即刻調動大軍出援。」

「若是真的到了如此地步,朝廷再採取措施,叫停整飭軍屯,亦不算遲。」

這番話說下來,明顯是早有準備。

雖然說這段時日,於謙對於整飭軍屯的事情看似沒有原來那般熱切,但是實際上,不過是外鬆內緊。

這般牽扯整個國家的大政舉措,怎麼可能沒有考慮過各種意外的情況,何況,兵部本就是邊境消息最集中的地方。

錦衣衛固然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消息來源更加隱秘,真實,相對而言,兵部的優勢,則在於能夠拿到的消息更加全麵。

這種全麵,不僅體現在各處關隘的定期奏報和急報,統一匯總到兵部,更體現在,兵部不僅會接收來自軍中的奏報,還會接收地方衙門關於軍務後勤方麵的奏報。

相互印證之下,於謙能夠對這種狀況有所預料,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客觀來說,於謙的這番話,相較於俞士悅的法子,稍有冒險,但是整體而言,其實還算求穩。

說白了,整飭軍屯依舊要推行下去,或許因此會引發邊軍的混亂,但是,隻要把握好度,不讓邊軍產生大規模的譁變,能夠一定程度的保持邊軍的基本戰力便可。

至於來自瓦剌的戰爭的風險,更多的依靠於朝廷調遣軍隊來解決,而不單單的依靠邊軍的力量。

但是,如此一來,其實也就意味著,朝廷自身的壓力將會大大增加。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於謙的方案,是較為極端的,將瓦剌和大明會開戰放在前提條件下,同時保持推行整飭軍屯的既定政策下提出的方案。

這固然是未雨綢繆,但是,這種未雨綢繆,卻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