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弄巧成拙?(2 / 2)





「何況,太子雖為太上皇之子,但卻是國家貳君,當初瓦剌進犯,京師殆危,陛下臨危受命,國賴長君,力挽天傾,陛下雖受太上皇禪位法統,卻立太上皇之子為儲君,成天家尊讓和睦之佳話。」

「但歸根結底,東宮之位,縱是太上皇親子,未來承繼的,也是陛下的法統大位,並非太上皇之皇位,既是如此,太上皇何以能定東宮何時出閣?」

這話說的相當不客氣,甚至於,觸及到了朝臣都不願意觸及的,天家最敏感的幾個話題。

但是,聽完了之後,一旁的眾大臣,臉上卻皆忍不住露出一絲詫異之色。

這種話,可不像是於謙會說出來的……

的確,太上皇不該乾預政務,但是,鑑於現在天家的複雜關係,太上皇說兩句話,也不是沒有立場。

而於謙的這番話當中,最關進,也最敏感的一點是,他明確的提出,太子應當承繼的是當今天子的法統,而非太上皇的法統。

這一點,事實上是如今的大明,最敏感無人敢觸及的一個話題。

因為按照大明祖訓,皇位傳承隻有兩種方式,其一是父死子繼,其二是兄終弟及。

如果說當今天子繼位的方式,還勉強能算是兄終弟及的話,那麼,如今這位太子的存在,就變得相當尷尬了。

這位太子殿下是儲君,這一點確定無疑。

但是,他卻不是當今天子的兒子,所以顯然不不能適用於父死子繼,當然,更不適用於兄終弟及。

所以,如果細究法統的話,東宮的地位其實是站不住腳的,事實上,在回過味來之後,當初的很多大臣,都有些後悔在禪位和嗣位的問題上妥協,不過,這也並不代表,東宮的地位不穩固。

雖然說,若論法統的話,如今太子的身份有些尷尬,但是,這種事情本來就不能細究。

真要是往最細處究,冊立太子還在天子登基之前,換句話說,當今天子是搶了自己侄兒的皇位,雖然是情勢所迫,但是,真的要論起來,就是一筆爛帳。

更不要提,當時的情況,天子的繼位事實上屬於違規操作,雖然後來太上皇歸朝之後有所補救,但是,真的追究起來,就等著打嘴仗吧。

因此上,東宮的身份雖然尷尬,但是作為妥協的產物,地位卻夠穩固,至於這中間存在的問題,朝臣們的處理方法也很簡單。

就當不存在!

反正,傳位於太子,是天子登基之前的承諾,禪位於天子,也是太上皇在奉天殿親自宣的詔,既然太上皇,天子,太子三方都認可這個皇位傳承的次序,那麼,也就沒有必要往下去深究了。

等到以後太子繼位,法統回歸正常,也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所以,長期以來,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問題,但是,卻默契的沒有人提出來。

但是,就在剛剛,這層窗戶紙,被於謙給挑破了!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