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什麼,任侯竟然還沒死?(2 / 2)





早在太宗皇帝時,威震漠北,四夷臣服,固然是風光無限,但是事實上,到永樂後期為止,這種極端的軍事化手段,就已經開始出現弊端了。

大明過度的通過軍事手段乾預草原戰事,對於強大的部落,均持打壓攻伐的手段,導致草原上各個部落之間的攻伐逐漸減少,為了活命,許多小部落會組建起聯盟,以抵禦草原的惡劣環境。

對於諸多部落來說,他們固然害怕大明的官軍之威,但是,這也導致他們各部落之間的矛盾迅速消弭。

太宗皇帝在時,武威鼎盛,自然宵小懾服。

但是,其實隻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越到永樂後期,太宗皇帝出征漠北的頻率就越高。

世人將其歸咎於太宗皇帝好戰,但是邊境之事,哪有那麼簡單,更大的原因是,隨著太宗皇帝年老,對漠北的威懾減弱,這些部落之間相互吞併,讓太宗皇帝意識到,他們當中很可能會再次出現能夠威脅到大明的部落。

果不其然,隨著永樂時代落幕,瓦剌迅速崛起,興兵攻明,險些打到了京師之外,以致土木之禍。

所以,一味的強硬,並不是最好的手段,羈縻控製,維持草原的混亂與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點,朱祁鈺清楚,也先也清楚,不出意外的話,如今南宮的那位,也應該看清楚了。

原本哪怕是沒能順利打到京師,可也先的瓦剌在草原也應該是占據優勢的,但是,隨著紫荊關一戰,局勢陡轉,也先大敗,脫脫不花的勢力卻得以保全。

除此之外,在朱祁鈺的刻意縱容下,互市迅速開展,韃靼的實力迅速恢復,瓦剌卻陷入了談判的僵局當中,隨著沙窩一戰,也先被斬去一臂,瓦剌更是人心渙散。

如今,在和韃靼的對抗當中,也先明顯處於不利地位。

想要維持混亂,就需要讓他們雙方的力量重新回到平衡的狀態,而想要做到這一點,有兩個辦法。

其一是削弱脫脫不花,其二就是……

「幫助也先在草原上重新站穩腳跟,是為了大明著想!」

重華殿中,朱祁鎮望著底下的朱儀和張輗,認真的開口說道。

「如今的草原,已然不是也先一家獨大了,但是,隨著互市的開展,脫脫不花已經成了新的霸主。」

「一旦他吞併了瓦剌,那麼,便會出現一個新的也先,而且,還是一個身上流淌著黃金家族血脈,有草原正統的也先。」

「無論現在他和大明的關係多好,等到那個時候,他必然會再度對大明動兵。」

「所以,無論如何,不能讓脫脫不花贏下這場戰爭!」

就因為這個理由,你就要讓大明放棄休養生息的時間,出兵乾預草原戰事?

就因為這個理由,你就忘了當初在瓦剌受到的恥辱了嗎?

朱儀抬頭望著朱祁鎮,很想張口問出自己心裡的話。

但是,到最後,他還是沒有開口,隻是默默的低下頭。

見此狀況,朱祁鎮隻覺得,朱儀還是認為,他是受人讒言,所以才做出這樣的決定。

於是,沉吟片刻,朱祁鎮隻得繼續開口,道。

「朱儀,朕是大明的太上皇,自然一切以大明為重,何況,你心中有怨氣,難道朕在迤北受的苦,就不是苦了嗎?」

強忍住心中的惡心,朱儀麵上躊躇片刻,道。

「陛下聖德昭昭,為國家社稷,可舍個人榮辱,臣實敬服也!」

「嗯,既然如此,你應該知道要怎麼辦,此事便交給你了。」

見此狀況,朱祁鎮點了點頭,一副朕心甚慰的樣子,沉吟了片刻,他瞥了一眼旁邊的張輗,又道。

「至於你們所奏之事,朕也準了,隻是,軍府事重,此事隻怕不易,若事不可得,你們也要及時知退,明白嗎?」

「臣等遵旨……」

底下的張輗和朱儀二人齊齊行禮,但是心中到底在想些什麼,卻沒有人知曉。

乾清宮,擰著眉頭思索了片刻。

朱祁鈺心中已經有了定計,於是開口吩咐道。

「去將阿速傳進宮來,朕有事要囑咐他!」

其實沒有這件事情,阿速也差不多要離開京師了。

但是,既然草原局勢如此,那麼阿速帶領的關西七衛,或許就會變成一枚重要的棋子了。

不過,在此之前,還要解決一件事情。

打發懷恩前去傳旨叫人進宮,朱祁鈺的目光重新轉回到盧忠的身上,問道。

「何浩審的怎麼樣了?」

當初召關西七衛進京,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任禮一案。

此次楊傑和金濂見麵,也拿出了這段時間以來,楊家調查所得的,任禮及一眾邊將的諸多罪證。

其中主要涉及的,就是侵田,截殺使團,刺殺朝廷重臣三樁案子。

相較於去見代王說服他主動向朝廷呈上侵占田土的事實,反而是這個舉動,更加合理。

畢竟,當初任禮入獄,就是楊洪的手筆,此事若遲遲不能塵埃落定,對於楊家來說,始終是個隱患!

這份罪證,尤其是關於任禮的,金濂已經連夜遞送回宮,但是,畢竟這幾樁案子,都牽涉太大,所以,必須要有完整的證據鏈,做到鐵證如山。

何浩作為這幾件案子的參與人,對其中的諸多細節,都十分清楚,他的證詞,將是這件案子最有力的證據。

既然要放阿速回到關西七衛,那麼,任禮一案就必須要處置得當。

聽到天子提起何浩,盧忠的眼神頓時一亮,自從春獵之事後,他就知道時機差不多了,從關西七衛的驛館當中,將何浩提到了詔獄。

這段時間,除了派人時刻關注草原的動向之外,盧指揮使一有功夫就往詔獄跑,心思可全用在他的身上了。

「陛下放心,何浩的證詞,早就已經拿到了,隻是因為有些事情年代久遠,所以陸續在補充一些細節,但是基本的事實已經十分清楚,陛下如要審訊任禮,何浩的證詞,隨時可以呈送禦前。」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