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同心協力(2 / 2)





因此,片刻之後,內閣俞士悅上前,開口道。

「陛下仁愛萬民之心,誠社稷之福也,朝廷大戰方止,自當休養生息,恢復國力,但是朝廷政務千頭萬緒,一時若要轉變,恐生動盪。」

「故而,臣以為可以徐徐轉變,漸次停罷諸不急之務,朝廷已定當定之大政,仍需推行,除此之外,倡導軍民官吏勤儉養德,朝廷隨時準備應對各項災情,臨機應變便是。」

這話說的委婉,但是實際上的意思就是,陛下您沒有必要這麼小題大做,該做的事還是得做,攤子鋪的這麼大,想調整也得慢慢來。

朱祁玉嘆了口氣,他何嘗不想慢慢來呢……

但是問題是,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給他了。

即將到來的地震,給他提了個醒,幾乎是從這次地震開始,大明各地的旱災,蝗災,雪災,雨災,洪災,幾乎是接踵而至。

這也是他這兩年,急著要修築大渠,整飭軍屯的原因所在,一旦耽擱了太久,他的精力勢必要轉移到應對這些災害上。

不過,看著底下一眾大臣紛紛對俞士悅的建議深以為然的樣子,朱祁玉情知沒有真正的事實擺在眼前,是無法說服他們的。

沉吟片刻,他也就點了點頭,道。

「次輔所言有理,不過,該準備的還是要準備的,朕剛剛吩咐的事情,戶部和工部還是要儘心準備,不得懈怠。」

「除此之外,兵部整飭軍屯的進度,也得加快了……」

說著話,朱祁玉將目光落在了於謙的身上,道。

「於少保……」

「臣在!」

應該說,要論對天子的了解,在這殿中,於謙算得上是最出色的那一批,尤其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磨合,二人在政治上的步調,堪稱是心有靈犀。

雖然於謙也不知道,天子為何突然如此不安,但是母庸置疑的是,既然天子有了這種感覺,就必然會採取措施。

如今朝廷上,牽扯精力最大的就是整飭軍屯的政務,如果天子所說的艱難處境,真的即將到來的話,那麼朝廷就必須要儘快解決軍屯之事,全力以赴的應對即將到來的大災。

現在全國各地的軍屯清算,正在穩步推進,這是一個水磨工夫,如果說要加快進度的話,除了加派更多的人手,更重要的就是,要快刀斬亂麻,以威臨之!

這個職責,除了他之外,別無他選!

「整飭軍屯乃國之重政,現如今各地方已然到了最艱難的階段,朕欲派遣朝廷重臣親赴河南,浙江,山東等地督之,於少保,可願前往?」

果不其然,天子的口氣鄭重,開口問道。

於謙深吸一口氣,拱手上前,同樣肅然道。

「職責所在,臣願為陛下赴湯蹈火!」

「好,朕便命你總理整飭軍屯一應事務,親赴河南等地巡視,若欲阻攔整飭軍屯之政者,三品以下,允便宜行事,三品以上及宗室所涉,可先行羈押,覆奏後再行審訊。」

「臣領旨!」

三品以下便宜行事,已經屬於極大的權力了,除了都察院派出巡視的副都禦史,以及地方上的布政使,提督大臣之外,幾乎可以說是任由處置,可見天子的決心之堅定。

一眾大臣看著於謙堅毅的神色,心中知道,隻怕這次,各地方上,是要鬨個地動山搖了……

但是,這還不夠!

緊隨其後,天子想了想,又點了都察院的名,道。

「總憲,整飭軍屯一事,仍需加派人手,朕已經下旨給錦衣衛,調撥官軍五千人,分赴各地,以為護衛,為了配合兵部推進,都察院至少要再調撥三十名禦史,供於少保調遣。」

前頭說過,都察院的人數雖多,但是滿打滿算,也就一百多人,如今已經有一小半,都撒了出去。

如今的人手,維持各道日常的運轉,都有些困難,更遑論天子一張口,就要這麼多人。

原本這種情況,陳鎰肯定是要推拒一番的。

但是,麵對著天子不容置疑的口吻,他躊躇了片刻,還是沒有直接反對,而是道。

「陛下,都察院現有人手不足,若要按陛下旨意抽調人手,恐怕尚需吏部配合,否則台憲不穩,亦恐朝局有失,請陛下恩準。」

「大塚宰?」

天子顯然也知道,陳鎰並非在推脫,看了一眼一旁的王文,這位天官大人雖然脾氣倔,但是這個時候,顯然也是知輕重的,直接了當道。

「陛下放心,臣回去之後,即刻著手增補科道官員,保證在都察院抽調禦史出京之前,將名單遞上禦前。」

「好!」

天子微微頷首,眾人本以為事情差不多了,卻沒想到,接下來,天子點了王翱的名,問道。

「首輔,如今翰林院狀況如何?」

「回陛下,新科進士的考選已經接近尾聲,此次試卷由臣及次輔,陳尚書共同閱卷,共選出庶吉士十二人,請陛下禦覽。」

蕭鎡到現在為止,還病在府中,所以,翰林院的一應事務,都由王翱暫代,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考選庶吉士一事了。

王翱本以為,天子會揪著這一點繼續問下去,但是,卻沒想到,天子接下來便道。

「如此便好,翰林院中多飽學之士,欽天監所奏雖有古籍為證,但是,仍需繼續考察,今日回去之後,首輔從翰林院中,擇通曉地理氣象之變者十人,分赴各地,實地考察,調閱近十年間的氣候典籍,以半年為期,務要將近幾年之情況梳理清楚,編纂成冊,以為朝廷參考。」

「是!」

這倒不是什麼難事,王翱沒怎麼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朱祁玉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他知道,眼下的理由還說服不了所有人,但是他看過百年之後,非常清楚,很多的天災,隻要肯去找,其實是有可能找得到規律的。

趁此機會,他要編纂一部這方麵的典籍,不僅僅是為了之後即將到來的災年做準備,更重要的是,也要為後世留下參考。

深深吸了一口氣,朱祁玉從禦座上站起來,居高臨下,肅然道。

「國家多艱,正是需要諸位先生同心協力,度過難關之時,自今日起,各部,院,寺,監需嚴明綱紀,不得懈怠疏忽,各衙門傾力配合,不得有誤。」

「當此之際,若有敢亂朝綱者,朕定重懲不宥!」

應該說,自從天子登基以來,一向以寬宏待人,似是這等殺氣騰騰的話,還是首次被說出來。

於是,所有的大臣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哪怕心中仍然有不信的,卻也不敢輕忽,齊齊點頭,道。

「臣等遵旨。」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