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兩個背鍋俠(2 / 2)





雖然有一部分低階宗室日子過的不太好,但是,也沒有到難以為繼的程度。

當然,天子說的的確有道理,未來隨著子嗣繁衍,肯定會出現難以領到祿米的情況。

可說到底,這不還遠著呢嗎?

這個時候這般折騰,隻怕難度要比問題真的出現的時候再去解決,難度要大得多。

而且……

「陛下,恕臣直言,若除遠支宗室祿米,勢必會令諸宗室生活困頓,宗學之設,雖收宗室子弟,但是並非人人都有機會進入宗學,而且,宗學考核嚴格,即便是能夠順利結業,也難順利進入朝廷任職。」

「所以,此舉最終極易變成一紙空文,徒令低階宗室受苦而已。」

事到如今,朱徽煣也算是看出來了。

天子叫他來,就是想對宗藩出手。

既然如此,那該說的話,就不能不說。

他不會傻到對抗天子,但是,要說傻了吧唧的天子說啥就辦啥,那他隻怕也過不長久。

朱徽煣自己就是藩王,所以他當然清楚,宗室積弊在何處,所處的境地是什麼。

所以,他自然也能看得出來,重宗學,設科選,製拜掃,革冗職,最重要的一條,其實就落在最後的革冗職上。

革除遠支宗室的祿米特權,就能大大減輕朝廷的壓力。

這才是天子的目的。

但是,如果真的想達到這個目的,現在天子給出的條件,顯然是不夠的,更何況……

「況且,陛下恕臣冒犯,革冗職之事,有違皇明祖訓。」

凡郡王子孫,授以官職,子授鎮國將軍,孫授輔國將軍,曾孫授奉國將軍,玄孫授鎮國中尉,五世孫授輔國中尉,六世孫以下,世授奉國中尉。

這是白紙黑字,寫在皇明祖訓中的。

所謂革冗職,幾乎是明晃晃的在違背皇明祖訓。

事實上,這也是宗藩改革最大的難處所在。

太宗皇帝以靖難繼位,打的旗號是撥亂反正,所以,很多洪武年間定下的規矩,就不能動。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削藩!

或者更準確的說,至少不能明麵上無緣無故的削藩,隻能旁敲側擊的削弱藩王的勢力和影響力,但是想要大動乾戈,卻是不行的。

不然的話,太宗皇帝自己的繼位法統,就要受到動搖。

所以大明不能削藩,最多隻能在藩王犯錯的時候予以懲罰,要不,就是遷封地,讓藩王「主動」上交衛隊,禁止出城遊獵等等一係列具體的措施。

嚴格意義上來說,革冗職革的是遠支宗室,所以並不能算是削藩。

但是……

這話說的過於直接,以至於,朱徽煣自己都有些心驚膽戰的,說完之後,趕緊找補道。

「陛下明鑑,臣自是知道陛下為宗親長遠籌謀之心,但是,此議若出,恐引起誤會,若有不明陛下真意之輩,以皇明祖訓上奏,恐令宗室不安,朝野動盪,請陛下三思。」

說白了,這件事情,既從名分上來說,名不正言不順,從實際操作上來說,難度也頗大。

宗室入仕,隻要在洪武時代有過,但是,也是極少。

發展到現在,大明的政治結構當中,就沒有宗室的位置,一旦有宗室進入進來,必定要侵犯一部分人的利益。

這其實才是最大的難關!

別的不說,吏部的考選那一關,想要過就十分艱難,就算是竭力爭取了,能夠拿到的名額,也必然是少得可憐。

所以這種做法,在朱徽煣看來,其實很不現實。

不過,朱祁鈺顯然是提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沉吟片刻,道。

「叔祖,太祖當初定皇明祖訓,是為朱家子孫能夠綿延安穩,屏護社稷,朕以為,隻要不違此初衷,些許細節,因時而動,並無不可,叔祖覺得呢?」

這話一出,在場的兩人,都心中一驚。

雖然天子話說的委婉,但是這話中透出的意思,其實很簡單……

祖製,也並非不可以變!

這是朱祁鈺頭一次在臣下麵前,哪怕是私下的場合,表達出這種看法,儘管隻是表露出了一點點這個意思。

但是,仍舊讓胡濙和朱徽煣二人,心中都驚詫不已。

二人對視了一眼,皆看到了對方眼中的複雜情緒。

這話要是流傳出去,可以想見的是,還不知道要引起多大的風波……

「而且,禮部上了奏疏,叔祖也可以上嘛……」

不過緊接著,朱徽煣就沒時間感到驚詫了。

因為接下來天子的話,徹底讓他明白過來,今天自己是來乾嘛的。

隻見天子靜靜的看著他,輕聲開口道。

「入仕隻是一條路,朕前些日子還接到了奏疏,說是地方有奉國將軍,私自販鹽,有鄉君和地方仕紳聯合,買賣布匹絲綢,這些事情,都是違令之舉,但是,朕亦知諸宗室有些時候生活不濟,能寬宥的,自然也該寬宥。」

「隻不過,長此以往,總而言之不是個辦法,叔祖覺得呢?」

啊這……

朱徽煣瞪大了眼睛,話說到這個份上,他要是還聽不明白,天子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就不用在這京城待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宗室們是不準從事任何職業的,但是,條例是條例,實際是實際。

就像很多的宗室會私自侵田一樣,自然也有很多的宗室,私下裡會做生意,好一些的就做些普通生意,至於膽子大些的,則是仗著宗室的身份,販鹽販茶。

這種事情,不過心照不宣罷了,如天子所說,鬨得不算太大,又都是自家親戚,真要處置,一堆說情的人,劃不來。

所以大多時候,朝廷是不管的。

但是,不管歸不管,可眼下天子的意思明顯是,想要把此舉由暗轉明,說白了,天子是想……

「臣鬥膽,陛下是欲為宗室開四民之業?」

()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