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陳尚書的手段(2 / 2)





啊這……

殿中迅速安靜了下來,老大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一副震驚的神色。

他們沒聽錯吧,這向來誰都不服,逮誰懟誰的天官大人,竟然就被陳尚書的這麼兩句話,給說的無言以對,服軟了?

要知道,這位陳尚書,壓根就是在胡說八道啊喂!

就算是退一步說,這件事情涉及到了吏治的問題,朝臣們相互串聯,蒙蔽天子,玩忽職守,可這和吏部有什麼關係?

不錯,吏部的確是掌天下官員銓選,考課之權,但是,到了六部侍郎,地方巡撫這樣的級別,考課的權力,已經不全由吏部來控製了,更多的是要看官聲,政績,人脈等一係列複雜的因素。

每一個三品大員的身後,都有著無比龐大的關係網絡,除了天子親自決斷之外,僅憑朝中的力量,想要調動,拿下一個三品大員,需要經歷一係列的爭鬥和利益交換。

這次涉及這麼多人,他們每個人,能夠走上這個位置,除了因為自己的能力,德行,政績足夠之外,很大程度上都代表著屬於自己的那一派的利益,這豈是吏部一言而決的事?

更不要提,除了這些侍郎之外,那幾個內閣大臣,都是天子欽點入閣的,其考核權,根本就不在吏部的手裡。

所以說,這件事情根本跟吏部……

等會……

一念至此,不少大臣的臉色微變,似乎是想到了什麼,但是,還沒等他們想透,便見得前頭大臣當中,又有一人出列,道。

「陛下,都察院掌糾劾百司,察百官猥茸貪冒,敗壞官紀之事,此番殿試,諸臣勾連,風氣敗壞,都察院未能察查,臣身為左都禦史,亦有過錯,請陛下責罰!」

看著出言之人,老大人們麵麵相覷,若有所思。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都察院總憲,陳鎰!

明白了……

接連兩位七卿重臣出麵,對於陳循的話毫無反駁,自請責罰,這本身就是極為反常之事。

這個時候,如果還看出來點什麼,這幫大臣,在這朝堂上就白混了。

殿試舞弊,諸讀卷官或勾結牟利,或沉默不言,坐視不理,若是坐實了,那麼,陳循所說朝廷風氣不正,吏治敗壞,倒也不算是誇大其詞。

問題就在於,這件事情誰該來負責任呢?

這些侍郎有些是原先就在位的,有些,卻是土木之役後提拔上來的,尤其是內閣大臣,更是天子欽點的。

所以,真的要追究的話,得追究提拔他們的人,甚至於,朝堂風氣不振這回事,還得再往前追溯。

可這是能說的嗎?

陳循在朝堂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他當然清楚,這件事情不能怪吏部,甚至都不能怪都察院。

都察院雖然糾劾百司,但是,隻要了解都察院的運作就知道,都察院轄下六科十三道。

六科監察六部,十三道監察地方,但是無論是六科還是十三道禦史,所監察的都是政務疏失,而並非官員本身。

他們固然有彈劾之權,但是,也並非毫無限製,尤其是到了三品以上的這個級別,若無實證,更不是能輕易彈劾的。

所以說,這件事情如果說要追責,得追責提拔這些人上位的,如今坐在禦座上的天子,如果說要追責,得追責當初放任王振,把好好的官場搞得儘是明哲保身,習於阿諛奉承,粉飾太平的太上皇。

能明白這一點,也就能夠明白,為什麼一向在朝中誰也不服的王大天官,這回會這麼輕易的低頭認錯,也就能夠明白,為什麼連陳鎰這個左都禦史,都毫不辯駁,自請其罪。

說白了,他們是在給天子,給太上皇背黑鍋!

尤其是王文,這次算是被狠狠的拿捏了一把。

陳循是算準了,他隻要開口說這件事,那麼這個啞巴虧,吏部吞也得吞,不吞也得吞。

不然的話,一旦辯論起來,很容易就攀扯到天子身上。

作為天子的第一心腹,王文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必須得捏著鼻子,配合陳循。

當然,看王文如今的表情就知道,被這位陳尚書算計了這麼一把,這位老天官心裡必然不舒服,以後保不齊,得找機會把場子找回來。

但是,至少現在而言,王文,陳鎰這兩位重臣,已經和陳循站到了同一戰線上。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要知道,這兩位老大人,站出來認錯的態度乾脆利落,並無任何糾纏之意。

但凡仔細想一想就知道,他們認錯的前提是什麼?是認同陳循的結論!

而陳循得出吏治敗壞,朝堂風氣不正的基石是什麼?是大理寺對於殿試舞弊一案的論斷是正確的。

也就是說,無論是王文,還是陳鎰,都已經認同了殿試舞弊一案,就是蕭鎡,江淵,張敏,朱鑒等人暗中勾結,借殿試牟取私利,而其他一眾大臣明哲保身,袖手旁觀的這個結論。

弄清楚了這些,在場的諸多大臣,望著陳循的目光,都不由帶上了幾分敬畏之色。

這位老大人,平時不聲不響的,但是誰能想到,這甫一出手,便生生的把局勢陡轉。

如今,已然不是杜寧被這幫大臣圍攻了,而是三個七卿重臣立在這,和這些大臣們對壘。

固然,這些讀卷官們,都各有背景勢力,但是,他們的人脈再廣,能廣的過眼前的這幾位嗎?

更不要提,他們當中很多人的依仗,其實就是他們中的幾位。

果不其然,隨著這幾位接連的表態,殿中原本想要出麵,為江淵等人辯駁的大臣,頓時猶豫了起來。

就連最開始出列的吏部侍郎趙新也皺了眉頭,一時有些躊躇。

見此狀況,江淵的額頭上滲出了一絲汗水,他突然有些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和陳循鬨翻了。

這麼多年了,他之前居然沒有發現,自己這位老師,竟是如此的心思縝密,手段了得,不僅出手大膽,而且,還如此狠辣……

當下,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於是,深吸一口氣,江淵上前一步,沉聲開口,道。

「陛下,臣自知有罪,不敢辯駁,但是,殿試一案,涉及六部,內閣等多位朝堂重臣,任何疏失之處,都會令天下非議,更會引發天下舉子質疑朝廷公正。」

「大理寺呈上的這份奏報,含糊其辭,多有猜測之語,並無實證,若就此公之於眾,臣一己榮辱無關緊要,但是,天下百姓之民心民意,恐難懾服,請陛下三思!」

(本章完)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