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相互試探(2 / 2)





所以,如果要打探南宮的消息,隻怕沒有人比朱儀更加方便了。

看著一臉詢問之色的張輗,朱儀倒是也沒賣什麼關子,略一思索便道。

「其實也不算是什麼秘密,隻不過,是因為你我身在宮外,太上皇身在宮中,所以有些時候,關注的東西略有不同罷了。」

說著話,朱儀的神色也變得慎重起來,儘管是在自家的馬車當中,他還是下意識的壓低了聲音,道。

「東宮儲位!」

聽到這幾個字,張輗也坐直了身子,問道。

「什麼意思?」

朱儀抬手往下壓了壓,示意張輗不要著急,然後方道。

「世伯莫急,我剛剛說了,這不是什麼秘密,隻不過,是我等和太上皇的關注點不同而已。」

隨後,朱儀便繼續解釋道。

「宮中皇後有孕,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按理來說,太子殿下儲本已定,而且,其儲位是源於太上皇之子的身份,本應無所更易。」

「但是實際上,你我都清楚,天家之事,遠比眼看見的要複雜的多,太子殿下倫序當前,但畢竟是庶子,並非中宮嫡出,尊而不貴,所以,皇後娘娘一旦誕下嫡子,這位小皇子的極貴身份,很可能會讓朝中有宵小之輩生出別的心思。」

張輗皺著眉頭,沒有說話。

這些道理,他當然是明白的。

事實上,這也是他們一直擔心的事情,隻不過,這種事情,他們作為外朝大臣,再擔心也沒有用。

而且,儲本若動,牽扯的方方麵麵,隻會更大,倒也不是一時著急就有用的事。

「所以,太上皇是因為這件事才?」

張輗心中隱隱明白了幾分,道。

朱儀點了點頭,道。

「近些日子以來,皇後娘娘都在宮中安養,十分小心,宮裡頭也都在傳,說這一胎必是皇子,儘管到底是皇子還是公主,誰也拿不準,但是,宮裡向來是無風不起浪,這傳言既出,自然是有來處的。」

「你是說,皇上那邊?」

張輗臉色變得凝重起來,道。

「可是,你也說了,這到底是皇子還是公主,誰也說不準,怎麼會……」

「是說不準,但是,如果換了是世伯,會等到一切都塵埃落定,再做準備嗎?」

這一次,朱儀沒等張輗說完,就截斷了他的話頭。

「世伯應該明白,東宮儲本,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皇上不想大動乾戈的話,那麼,就隻能徐徐圖之。」

「你我身在宮外,所以更多的關注的是朝中動向,但是太上皇在宮中,自然聽到宮中消息更多。」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太上皇比你我,隻怕都要更加了解皇上,畢竟,太上皇也是當過皇帝的,不是嗎?」

張輗擰著眉頭,心中卻漸漸明白了一切。

這道理說穿了,其實也簡單。

無非是造聲勢罷了。

儘管皇帝在各種場合,都一再明裡暗裡的強調,自己不會動搖儲本,但是,這到底是不是實話,隻怕隻有皇帝自己知道。

或者換一種說法,是不是實話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有沒有能力來換這個儲君。

當然,這個能力,指的是朝政平穩的情況下,更易儲君的能力。

事實上,剛剛在南宮當中,太上皇有一句話說的很對,大明的皇上,鐵了心要做的事,隻要肯付出代價,就沒有做不到的。

如今皇上已經執掌了大權,所以,哪怕是要換太子,強而為之,也並不算困難。

隻不過,要付出的代價太大。

無故更易東宮,輕則君臣對立,朝政停擺,重則社稷動盪,儘失名聲臣心。

這顯然並不是皇上能夠接受的,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準確的說,皇帝隻是暫時不具備,在不影響朝政的情況下,強行更易太子的能力。

但是,朝堂上的局勢,向來是瞬息萬變的。

隨著皇帝對朝堂控製力的加強,皇帝本人威望的提高,朝中天子黨的勢力漸盛,都會間接或直接的產生影響,使得皇帝最終能夠具備這種能力。

這中間,有幾個關鍵的節點,其中之一,就是是否有皇嫡子降生。

皇家的嫡庶之分,要比尋常人家嚴格的多,但是,這種嚴格有些時候,卻反而會被有心人刻意的混淆,用以牟利。

就以皇家如今的關係來說,倫序在前,嫡庶在後。

要論嫡庶,需先論太上皇和皇帝的嫡庶,太上皇為長,皇帝為幼,太上皇為嫡,皇帝為庶,再往下,才是論皇子間的嫡庶。

但是事實上,一旦皇帝有嫡子降生,那麼朝堂上一定有人會刻意的忽略掉倫序,過分的隻去強調嫡庶。

如此以來,對於民間百姓來看,很容易搞不清楚這中間的關係,覺得太子雖長但庶,皇帝嫡子雖幼但嫡。

這套斷章取義的玩法,大家族中用的多了去了,絕不是什麼稀奇事。

這一點,張輗早就清楚,但是,就像朱儀所說的,他們的精力,更多的還是放在朝堂上。

畢竟,就算是皇帝嫡子降生,也隻是有可能動搖儲本而已,到真的動搖儲本,還有相當長的距離,所以不必急在一時。

但是,他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皇帝的風格,一向是提前謀劃,這一點在朝堂上已經多次體現出來了。

所以,如果從皇帝的角度出發,那麼必然是要為皇子降生提前做準備的。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場仗如果真的要打,付出代價是肯定的,但是大概率不會打敗。

如果說天子真的懷有什麼心思的話,那麼,用一場大勝仗,作為皇嫡子降生的背景,的確可謂是恰如其分。

一念至此,張輗算是徹底明白了過來,怪不得看太上皇的樣子,直接就先入為主的覺得,天子一定會打這場仗。

什麼朝臣的反對,邊境黎民的安危,說到底,都隻是權衡利弊而已。

易地而處,如果太上皇坐在皇帝的位置上,單是能夠給皇嫡子降生鍍上一層光環這個理由,就足以讓他力排眾議,下定開戰的決心了……

()

1秒記住網:.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