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狐狸尾巴(1 / 2)





徐有貞愣了愣,似乎是沒有想到,陳循會這麼直白的發問。簌

苦笑一聲,他拱手道。

「果然什麼都瞞不過老師。」

「學生以為,前宣府巡撫羅亨信,前國子監祭酒陳敬宗二位老大人剛毅果敢,為人忠直,於士林中又素有聲望,若他二人願意出山,則朝廷如有壓倉之石,文武群臣,方能心中安定。」

陳循上下打量了一番徐有貞,眼神變得越發古怪起來。

如今徐有貞和朱鑒走的很近,朱鑒在諸多事情上又十分偏向太上皇,所以,徐有貞在行事上,隻怕也會考慮太上皇,這一點,他有所預料。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徐有貞會把羅亨信和陳敬宗給提溜出來。

別的一切不說,單說資歷,這二人皆是永樂二年的進士,和如今朝中資歷最老的胡濙是同年!簌

怪不得徐有貞說,要找鎮得住場麵的『老臣』,這還真就是字麵意思。

這兩位老大人同歲,算算年齡,今年恰好七十有三,而且,都是兩年前剛剛致仕。

至於致仕的原因嘛……

一是因為年紀到了,二是因為,他們都是太上皇十分倚重的大臣。

這個時候,徐有貞提議要起復他們,可見還是存著要用這些老臣,來協助太上皇製約天子的用意。

念頭在腦子裡轉了轉,陳循道。

「內閣大臣乾係重大,這二位年紀確實有些大了,你的意思老夫明白,不過,朝堂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件事情,老夫回頭會多加斟酌,你身在東宮,最緊要之事,還是輔弼太子殿下,其餘諸事,不必太過憂心。」簌

這也就是客氣的說法,實際上的意思就是,事情我知道了,怎麼辦你別管了,管好你自己就行。

見此狀況,徐有貞倒是出乎意料的,並沒有過多糾纏,而是道。

「老師教訓的是,不過除了這樁事之外,還有一事,學生想和老師商議一番。」

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但是,這徐有貞今天過來,事情未免有些多了,耐著性子,陳循繼續問道。

「什麼事?」

徐有貞沒有直接說事情,而是反問道。

「不知老師可還記得,不久前陛下召回的太監宋文毅?」簌

陳循思索了片刻,倒是想起了這麼個人。

「之前的遼東鎮守太監,回京之後,被陛下任命為礦稅太監,據說現在,正在京畿附近征繳礦稅的那個宋文毅?」

話說回來,這個宋文毅當初回京的時候,恰逢司禮監掌印太監成敬被調出京師,所以流言紛紛,說他要代替成敬主持司禮監。

結果到了最後,天子就給了個什麼礦稅太監的銜,這件事情,在一眾大臣當中,還掀起過一陣議論。

不過,也隻是一陣而已,宮中內宦眾多,但是真正值得外朝諸臣放在心上的,也就隻有司禮監和東廠而已。

宋文毅既然和這二者都沒有關係,那麼自然也就慢慢的淡出了所有人的視線。

這個時候,徐有貞提起他做什麼?簌

見陳循對他還有印象,徐有貞便繼續道。

「老師好記性,就是這個宋文毅,一個多月之前,他正式被陛下任命為礦稅太監,赴京畿各處征繳礦稅,但是,這礦稅監,並不屬於內廷二十四衙門的任何一個,而是一個新的內廷衙門。」

「按照禮部給的解釋,這個礦稅監,應當是負責皇莊的管理,以及皇家在各處的開礦事宜,除此之外,也負責對已開私礦課稅,以老師的眼力,應該能夠看得出來,此事的違製之處吧?」

聽徐有貞提起這樁事,陳循沉吟片刻,輕輕點了點頭,道。

「礦稅之課,早已有之,雖然我朝因開礦勞多獲少,並不鼓勵開礦,但是,各處礦場也並非沒有,這些礦場一向都歸屬戶部管轄,即便有私人礦場,課稅也是戶部之責。」

「陛下設礦稅監,實際上是和戶部的職權重疊,且礦稅監既是內廷衙門,開礦所得及征繳的礦稅,自然是要歸於內庫當中,流不進國庫裡頭。」

這話說的算是好聽的,其實實際上,陳循很清楚,這就是天子在往內庫裡頭斂財。簌

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除了戶部之外,其他的衙門是沒有資格征繳任何的稅賦的,凡事戶部規定以外的稅賦,一律都被稱之為苛捐雜稅。

但是問題就在於,各地的苛捐雜稅多了去了,還差天子的這一點嗎?

而且別的不說,天子每年從內庫撥出來給國庫的銀子可不少,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設個礦稅監,雖然在朝臣看來不妥,但是,也暫時還能夠忍耐。

所以說,土木之役的後遺症就是,朝廷中的老大人們,對於天子的包容度,著實是大大提升了。

礦稅監而已,再折騰能折騰出多少錢來,就算往大了整,多少年才能媲美這麼一場大戰耗費的金銀財帛呢?

因此,隻是稍一停頓,陳循便搖了搖頭,道。

「這件事情,朝堂之上早有大臣議論,不少禦史也曾參奏此事,但是陛下一直擱置不提,何況,我朝礦稅雖有,實近於無,太祖之時,禁軍民開礦,官府登記的礦場寥寥無幾,課稅也很少,總共也不過兩三萬兩而已。」簌

「但是自永樂以來,礦禁漸鬆,各地私開礦場繁多,戶部無力管轄,如今陛下設礦稅監,雖有不合規製之處,但倒也不失為一條開源之法。」

說到底,陳循是在內閣歷練過的,所以各個衙門的情況,他也都了解一些。

大明對於開礦一事,因為覺得會耽誤農時,而且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大,開出的礦物卻少,所以一向並不鼓勵。

但是,隨著生齒日繁,各地官開的,民開的礦場也漸漸多了起來,至少在永樂時期,戶部在礦稅上的收入,就已經是洪武時期的數倍,能夠達到近十萬兩了。

而這,還隻是登記在官府的礦場,私自偷開的礦場,至少是明麵上的數倍不止。

可礙於舊製,戶部一直未能將這部分的礦稅納入到國庫當中,畢竟,朝廷的大方向,還是講究以農為本。

這些礦場需要大量的人手,一旦將它們都轉到明麵上,也就意味著朝廷承認了它們的合法性。簌

因此,現如今朝廷對於這些私開的礦場的態度是,一經發現,便予以查封,礦主按律關押處罰,而其中礦工,仍舊發回原籍務農,以保障農本。

但是可想而知的是,這種手段並非長久之道,開礦可以獲利,所以哪怕朝廷嚴加查處,各地私礦仍舊層出不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