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新年第一朝(2 / 2)





王文跟著上前一步,俯首聆訓。

於是,天子繼續道:「此番大計,將常平倉是否填滿,作為考評之一,自今歲四月起,都察院遣各道巡查禦史查看常平倉,糧食不滿八成者,一律不得予上等考評。」

這番話一出,頓時在殿上掀起一陣小小的波瀾。

關於大計,京城當中早已經是流言紛飛,除了所有人最關注的,刑部即將參與其中外,另一條就是關於常平倉的流言。

不過,這條流言被傳出來的時候,大多數的朝臣,都對此嗤之以鼻,覺得實在太過荒謬。

要知道,吏部考評官員,自有一套詳細且繁複的規製,當地的刑桉,民風,稅賦,文教,治安等等,各個方麵都會被納入考慮的範圍之內,除了這些,官員本身的德行,廉潔,上官的評價,也屬於標準之一。

種種複雜的標準,最終會給出一個相對適中的考評,這套標準,是吏部經過多次的更定,參考了歷朝的標準,最終確定下來的,幾乎涉及到了方方麵麵,怎麼可能如今突然增加這麼一條?

要知道,這朝中有不少官員,都是有地方經歷的,所以,他們非常清楚,如果單是要填滿常平倉,那麼,可用的手段多了去了。

最簡單的,動用庫銀購糧,複雜些的,找相熟的鄉紳借糧,再不然,罰沒,加征苛捐雜稅,隻要想做,容易的很。

但問題是,所有的短時間內收集大量糧食的手段,最終都會轉嫁到百姓的身上,成為苛政,若是有些地方官員打著朝廷的旗號胡作非為,說不定還可能會激起民變。

而且,大量的糧食被囤積在常平倉中,如何保存下去,也是一個難題,陳糧多了,若不想白白浪費掉,就隻能平價出糶。

這些問題,都是稍稍一想,便能夠想到的,所以各種流言當中,朝臣們最不信的,就是這一條。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竟是真的?

議論了一陣,最終,到底是有幾個禦史站出來,將這其中的『利弊』說了出來。

但是,麵對底下大臣的異議,天子的態度卻很堅定,道。

「此事朕已決定,不必多言,常平倉之製,本是官員分內之事,倉稟不實,本就有過,若因此詔而苛捐百姓,說明此地官員本就未能儘忠職守。」

「朕會命都察院詳加察查,是否有此類之事,同樣也作為吏部考評的參考,若有嚴重者,請旨後可交由刑部詳查。」

得,非但沒勸住,反倒連帶著刑部即將參與大計的消息,也給側麵印證了出來。

天子登基了這麼久,朝臣們也算漸漸摸清了天子的性格脾氣,事情沒定下來之前,無論如何商討議論,天子都是能聽得進去的,可但凡要是天子已經有所決斷,那麼再想更改,可算得上是難比登天。

也罷,說到底,大計考核的是地方官員,也不是他們,天子既然要任性,他們也沒有辦法,隻能等以後真的出現問題了,再用事實來勸諫天子了。

於是,這件事情到此為止,接下來,終於是朝臣矚目的兵部於尚書出麵,啟奏了關於這次出京整飭軍屯的情況。

「……臣奉聖旨出京,查各地私田共計八萬四千七百頃,清丈被隱匿軍田共計二十七萬六千八百頃……」

兵部的奏疏很長,但是很枯燥,大篇大篇的全都是數字和分布,而且,眾臣細細聽了過去,卻發現始終沒有聽到自己想聽的東西。

現如今京中最關注的,無非就是於謙和宗藩親王之間的對撞,於謙往十王府致歉之後,很多人都在猜測,這位於少保如此受辱,必定會想辦法在朝堂上討回來。

那麼很顯然,軍屯一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大家都很清楚,這次於謙出京,就是為了各地被藩王侵占的軍田而去,朝廷收回的田地,也絕大多數,是從藩王手裡虎口奪食。

侵占軍田,抵抗朝廷大政,無論是哪一條,都足夠讓兵部借題發揮,好好的和宗室們再鬥上一鬥。

但是,於謙的這份奏疏,通篇聽下來,不僅沒有刻意的突出宗室的罪行,甚至還一改於謙向來平實的風格,隻說了結果,對於這些田畝的詳細來源一筆帶過,就像是……在有意模湖這些細節一樣。

不得不說,這讓殿中的一眾大臣,都頗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麼思索之間,於謙的稟奏已經結束,與此同時,天子也擱下手裡的奏疏,輕輕點了點頭,道。

「於少保此行辛苦了,著賜大紅蟒衣一件,儀劍一柄,珊瑚一座,珍珠十斛。」

「臣謝陛下賞賜。」

於謙躬身謝恩。

直到看著於謙麵色平靜的退回了遠處,一眾大臣還是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就完了?

十王府的事,真就一點都不提?

事實說明,還真就是一點都沒提!

於謙回列之後,各衙門又各自稟奏了一番不鹹不澹,辦也行,不立刻辦也沒事的政務,眼瞧著時間差不多了,這年節後的第一場早朝,就這麼結束了。

平心而論,這場早朝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圍繞著吏部大計,戶部,刑部,都察院各自扮演的角色,都隱隱初見端倪,天子接下來的動作,也已經可見一斑,朝中之前的諸多流言,都一一被印證。

接下來回去之後,老大人們也都該為此好好的做準備,有錯該修修補補的早做安排,做的好的該走關係走關係,該找人脈找人脈,算是指明了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方向,可謂收獲頗豐。

但是,不知為何,朝堂上平靜的仿佛十王府那件事沒有發生過一樣的氛圍,卻總是讓許多大臣心中感到有些不安。

尤其是於謙和天子最後的奏對,不少人雖然說不出什麼,但是,心裡總有一種別彆扭扭的感覺……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