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國產單機遊戲藝術性的最高峰(8000字大章求月票)(1 / 2)





“那麼,什麼是遊戲製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呢?”

“這其實很好區分。”

“遊戲中所映射出的現實問題,也就是官方正在微博活動中征集的內容,這是《奮鬥》這款遊戲‘鏡子’的作用,用複現現實元素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通過這款遊戲看到現實。”

“但如果完全映照現實,顯然紀錄片或者紀實題材的電影,會是一種更好的載體,能夠更客觀地將所有內容展現在大家麵前。”

“而《奮鬥》是一款遊戲,之所以要采用遊戲這種載體,就是因為製作者可以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和遊戲機製結合起來!”

“所以,那些跟遊戲機製結合起來的部分,才是製作者透過這麵‘鏡子’,真正暗示的內容!”

“接下來,是一係列的問題和解答,這些問題,都是製作者留在遊戲中的不合理之處,也正是因為不合理,所以它們才是謎題。”

“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它們背後蘊藏的含義。”

“【1】遊戲為什麼要分成窮人版和富人版,分彆定價,並且規定一起購買無法享受折扣?”

“一方麵是因為定價本身就是一種行為藝術,比如強調‘人生沒有第二次機會’,我們可以選擇遊戲,但其實並不能選擇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麵則是因為,鼓勵窮人去購買富人版,鼓勵富人去購買窮人版,讓彼此不是拘泥於自己的世界裡,而是能夠真正代入對方的生存環境。”

“在遊戲中,窮人和富人的生存環境有著巨大的差異,以至於他們彼此已經完全無法互相理解。”

“富人主角問,窮人為什麼不能抽出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能比一大家大公司的總裁更忙嗎?”

“這是因為富人主角從未真正把自己帶入窮人的處境,所以無法理解底層的窮人為什麼沒能力支配自己的時間;”

“窮人主角認為,隻要奮鬥就能獲得更好的生活,要向優秀的人學習,改變窮人思維,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這是因為窮人隻看到了富人鼓吹的努力,卻往往忽略了富人背後海量的資源為他提供的加持。很多富人鼓吹自己‘努力之外的財富為零’,鼓吹自己白手起家,而窮人還信了,為什麼?就是因為窮人沒法知道富人的人脈、思維方式、教育背景等等,給富人帶來了多大的好處。”

“包括那個殺人者認為富人是騙子,也是因為他原本相信富人,後來發現富人隻說了一部分的真相。”

“所以,這個定價策略,本身就是在鼓勵窮人和富人,互相在遊戲中體驗對方的人生,走出自己的認知盲區,用更加全麵的視角去看待這一問題。”

“這種做法就是在打破次元壁,用現實中的決策去決定你在遊戲中的體驗,而這種做法,隻有遊戲這種藝術載體可以達成。”

“【2】遊戲的英文名為什麼要用STRUGGLE?”

“這恰恰是語言的絕妙之處。如果單純表達‘奮鬥’的含義,那麼fight或者strive顯然更好一些,這兩個詞更加積極、正麵,也更符合奮鬥的原意。”

“但是struggle這個詞,不僅僅有奮鬥的意思,也有鬥爭、掙紮的意思。再結合全英文的故事背景,很容易發現這其實是一種雙關:富人是奮鬥,而窮人是掙紮。”

“理解了這一層含義之後再回頭看‘奮鬥’這個中文譯名,就會平添一層諷刺意味,你會知道,雖然都是奮鬥,但富人的奮鬥和窮人的奮鬥,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富人的奮鬥,是在縹緲的雲端,想奮鬥了就往上飛一飛,不想奮鬥了就躺下打滾,但不管怎麼折騰,還是在雲端;”

“而窮人的奮鬥,是在不斷下沉的泥潭,努力奮鬥也隻是讓自己不要下降得更多,一旦停下就會立刻被泥潭所吞噬。”

“【3】遊戲中的角色,為什麼要如此臉譜化?”

“在玩遊戲的時候大家會發現,富人都是英俊帥氣、光鮮亮麗的,而不同的窮人,都符合我們對這種人的刻板印象。”

“甚至遊戲的畫風對每一個角色的外觀、神態和表情都進行了誇張,讓它們不再像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是變成了一張張臉譜。”

“這顯然不符合遊戲的題材,因為現實主義題材想要突出現實感,就要儘可能做得真實,而臉譜化的角色、誇張的美術表現,都會削弱這種真實感。”

“一方麵,它削弱了玩家的不適感,另一方麵,它也讓玩家不要太沉溺於角色本身的視角,能夠以更高的維度、更超脫的心態去看待這些問題。”

“臉譜化是每個角色形象的高度凝練,同時,這也象征著《奮鬥》這個故事是許多個故事的高度凝練。”

“遊戲中用一個個臉譜來代表某一類人,而遊戲也用一個窮人、一個富人的人生,來折射所有窮人、所有富人的人生。”

“而這跟宣傳方式一樣,顯然也是一種富有象征意義的隱含表達。”

“【4】遊戲為什麼隻有唯一的結局,而且

無法更改?”

“富人不管如何選擇都會被殺,而窮人不管如何選擇都會陷入貧窮的循環。”

“剛開始,我覺得這是一種宿命論的思想,它在暗示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我很快意識到,這顯然是錯誤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遊戲的製作者裴總,他不可能是一個相信宿命論的人!”

“雖然我與裴總素未謀麵,但隻要稍微了解內情的人都很清楚,裴總跟遊戲中的富人主角不同,他是真正白手起家的!”

“從《孤獨的沙漠公路》開始,到一款款成功的遊戲,再到一個個產業,我們在近兩年中目睹了騰達的崛起,而不管我們如何努力,都無法找到任何資本介入的跡象,所有跡象都表明,裴總是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完全是一步一個腳印地,白手起家。”

“裴總本身就是完全憑借自己改變人生的人,怎麼可能會宣揚一種宿命論的思想呢?”

“這就像是勤奮學習、門門都考100分的學霸,卻天天跟你說學習無用論,你信嗎?”

“如果稍微動動腦子,就會知道這種看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那麼,為什麼遊戲隻有唯一的結局,而且無法更改?”

“就像我之前說的,遊戲中是在用一個窮人、一個富人的人生,去折射所有窮人、所有富人的人生。”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儘相同,窮人和窮人,富人和富人,彼此之間的差異也是巨大的,所以一旦放開多結局的口子,就會衝淡遊戲所要表達的思想。”

“遊戲強行規定了窮人和富人的唯一結局,有兩個方麵的考量。”

“第一,就像大部分故事和電影一樣,單一結局可以保證整個故事的完整性,讓創作者的思想能夠表達出來。”

“如果不限定結局,就無法讓遊戲的開頭和結尾互相呼應。”

“善良的富人以悲劇收場,善良的窮人也以悲劇收場,故事會更加具有張力,而如果用了大團圓的結局,整個故事的張力就會被衝淡,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就會跑偏。”

“第二,這是一種更高級的‘宿命論’,它不是在強調人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是在強調在這種社會環境下,某個個體的選擇,無法改變整個階層。”

“富人有可能橫死,也有可能安享晚年,甚至絕大多數富人都會安享晚年。但是,階層之間的仇恨已經建立,窮人對於富人的仇恨已經無可逆轉,那麼‘殺死富人’就會變成一個必然事件,隻不過是‘誰殺死富人’、‘殺死哪個富人’的區彆。”

“窮人有可能逆襲成為富豪,也有可能破產淪為乞丐,但窮人和富人之間的關係不變,像遊戲中一樣,如果窮人永遠都在以各種方式被富人剝削,那麼窮人永遠貧窮就是一個必然事件,即使有個彆的例外,但從整個群體上來看,會越來越趨近於無解。”

“所以,遊戲故意鎖死了結局,讓我們一遍一遍地在遊戲中打通各種支線、做出不同選擇、尋找兩個版本的隱藏劇情……最後卻什麼都沒有改變。”

“我們為什麼改變不了結局?因為遊戲機製在製約著我們。”

“而引申一下就是,遊戲中的窮人無法通過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是因為整個社會的遊戲機製在製約著他。”

“在這裡,遊戲的次元壁再度被打破:在某種特定的遊戲規則裡,不管你如何努力,都不會成為真正的贏家。”

“【5】遊戲中隻有一個服飾品牌反複出現,代表著什麼?”

“很多人應該都看到了luxury這個這個品牌,也就是那個‘LL’的金色標誌。這是遊戲中唯一出現的品牌,是富人主角父親掌管、富人主角繼承的奢侈品牌,也曾出現在眾多人物的身上。”

“從遊戲的角度來說,玩家的記憶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做兩個品牌很可能混淆,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隻做一個品牌代表奢侈品,而沒有標簽的就是普通產品。這是遊戲設計的基本理念:奧卡姆剃刀定律,用最簡潔的方式表達某個內容。”

“但這種表達,又非常神奇地融入到了遊戲的方方麵麵,它絕不僅僅是一個擺設。”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富人版和窮人版的一個最大不同?富人版,不管你如何選擇,都隻會從一種成功,變成另一種成功。而窮人版,你隻要稍一選錯,就會立刻滑落下去,提前迎來貧窮循環的結局。”

“這其中的區彆在於什麼?遊戲中其實已經給過了暗示,在於數字。”

“對於窮人來說,一生就是一長串的數字,因為必須精打細算,才能維持生活的鏈條不斷運轉。一旦某個數字出現了錯誤,就會引發連鎖反應,讓整個鏈條瞬間崩塌,把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瞬間清零。”

“反觀富人,不管怎麼選擇,不管花了多少錢,都會立刻有更多的資金補上。”

“所以,遊戲機製一直在控製著遊戲金錢的數字,不斷地把奮鬥的窮人‘撥回正軌’,努力地讓金錢數字清零,

最終迎來唯一的結局。”

“為什麼隨著窮人收入的增長,他的開銷也在不斷增大?有人覺得,是因為很多窮人缺乏理財意識,被消費主義洗腦。但我們要注意到,遊戲中的很多支出,我們根本就沒有選擇權。”

“比如,窮人為什麼要花一個月的工資去買一套luxury西裝、買一條皮帶和一個公文包?他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便宜的東西就不能用嗎?”

“是的,他真的需要。”

“因為在遊戲的那個環境中,如果他穿著一身廉價的衣服,就會被同事和周圍的人所排斥、所孤立,他就永遠無法融入那個圈子。”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要維持‘體麵’,因為體麵並不僅僅是一個麵子問題,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現實利益問題。”

“沒錯,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消費主義。”

“而luxury這個品牌,就是消費主義的凝聚,是一個具象的符號。”

“在遊戲中,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穿這個品牌,唯一完全沒有穿的,是那些流浪漢、無家可歸者。”

“窮人主角一旦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就必須換上一身luxury,住更好的房子、開更好的車。因為如果你不這麼做的話,你周圍的人,就會用惡意或者善意的方式,不斷地提醒你。”

“惡意的人,會跟你避而遠之,會排斥你,不讓你進入某些圈子;善意的人,會提醒你,會告訴你為什麼你需要這些東西。”

“所以,不管是窮人主角還是玩家,都彆無選擇,這又是一個打破次元壁的設計。”

“你很憤怒,因為你明明做對了選擇,卻還是攢不下來錢,是的,遊戲中的窮人主角,和你是一樣的心情。”

“而更加諷刺的是,富人主角卻從來都不穿luxury。是因為他更自律嗎?不是。”

“因為他就是luxury總裁的兒子,他有一家私人的馬場,他穿不穿luxury又如何呢?沒人懷疑他穿不穿得起。他穿,是很正常的事情,是支持自家品牌;他不穿,是擁有簡樸的美德。”

“對於窮人來說的條條框框,對富人根本就不存在,因為不論富人如何選擇,在特定的光環加持下,都會變成一種美德。”

“甚至往更深一層想一想,富人不穿luxury,卻在用這個品牌的高利潤在無限地收割所有的窮人,富人們拚命鼓吹消費主義、奢侈品的品質感,讓你覺得好像自己用上了luxury就能擁有跟富人一樣的人生,甚至讓整個群體都形成了一種共識,會自發地排斥穿不起luxury的窮人,這本身就是為窮人編製了一個牢籠,確定了一個窮人無法打破的遊戲規則,怎麼選,都是富人會贏。”

“這就像是在玩擲骰子,窮人在拚運氣,而富人不管怎麼擲,每一麵都是六個點。”

“【6】遊戲中真的隻有兩個階層嗎?”

“顯然不是。”

“相信很多人都在費儘心機地尋找富人主角和窮人主角的聯係,甚至會覺得,富人主角是被窮人主角,或者窮人的兒子殺死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